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獨特的四方重簷


宗教建築很重視屋頂,我猜想,是因為屋頂可以更接近天堂,所以屋頂都有往上高聳或飛揚的特征,特別是直直一枝往上的尖塔,簡直像準備沖上太空的火箭。
除了希望更容易上達天聽之外,屋頂也是一個可以對外張揚的舞台,所以工匠總喜歡在屋頂上大做文章,進行繁複的建築裝飾。
明白了這兩點,以後看宗教建築,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尤其是在像馬六甲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區的高處觀賞屋頂的海洋時,看見古老宗教建築仍然可以突出于成片的紅色屋瓦之上時,自然會有更多的感動。感動於經過兩三百年的歲月,它們仍然堅守崗位拉近人與天的距離;感動於宗教的神聖與莊嚴仍然被尊重,沒有被發展中的林立高樓所淹沒。
馬六甲的古老宗教建築特別多,回教、印度教、天主教與基督教及道教最普遍,而且各有特色,人們可以從紅色瓦海之上一眼認出它們的特征,絕不含糊。
其中對我國各地影響最深遠和造型最獨一無二的,是回教堂。
馬六甲的老回教堂都比其他州的歷史較久,大多建于十八世紀,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老街里最古老的3間回教堂是甘榜于汝回教堂建於1720年、東街納回教堂1728年、甘榜吉靈回教堂1850年。它們也是我國最古老的回教堂,僅次于吉蘭丹的甘榜勞勿(Kampung Laut)回教堂,據說它始建於300年前甚至500年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些我國最古老的回教堂,從馬六甲到吉蘭丹的最古老回教堂,它們都沒有我們熟悉的高高圓圓的葱頂,相反的,它們都是四方形、三重屋頂並在屋頂插一朵“山花”的。真正高聳的,是旁邊的一枝塔,也不是4個角落各一枝的高塔。
無論外觀是什么形狀,回教堂的祈禱正殿必定是正方形,這是它們的傳統規格。但這些古老回教堂的四方重簷的影響從哪里來呢?有些論述說它源自印尼爪哇,因為在爪哇北部的德麥(Demak)有一間建於1479年的老回教堂,與吉蘭丹甘榜勞勿回教堂相似,而且是由一名華人造船匠所建。有人據此推論,吉蘭丹和馬六甲的回教堂受爪哇影響,而爪哇則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
根據檳城古蹟建築師陳耀威的說法,馬六甲回教堂的原型傳自印尼,而這原型是印度教在印尼衍生的印度爪哇式廟宇,回教傳入爪哇時並沒有移殖中東的建築形式,而是借用當地廟宇先當回教堂,逐步改良適應用途而成。此過程類似佛教傳入中國初時也是借用原籍廟寺。在屋頂方面,攢尖頂上是印度的塔剎與受花。
特別的是,中國建築普遍有2重屋簷,也有重簷方尖頂的做法,但3重屋簷做法則少見。中國的清真寺也多以中東清真寺加上中國建築裝飾,或外觀非常中國的建築,像馬六甲這樣的3重屋簷的做法不多見,四川成都清真寺是其中一個類似的做法。
我們仔細看回馬六甲的回教堂。在3重屋簷之間,都有通風採光的氣口,屋簷之間,會有木雕,甚至有彩繪與潮州剪黏的裝飾,裝飾圖案包括幾何圖形、花草、甚至有中國吉祥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甘榜吉靈回教堂簷下的字。
在四方、重簷、尖頂之上,是用極有馬六甲建築特徵的礁石(leterite rock),或俗稱鐵鏽石的紅色石頭雕成的山花或冠頂簪花。
這種四方形3重屋頂的回教堂形式,普遍被使用於馬六甲,及外州一些較老的回教堂。可惜的是,後來可能因為石雕山花損壞無法被修復或替代,或後來者不明白歷史的緣由,漸漸的以葱形圓頂取代“山花”,或在四方重簷之上加蓋圓頂。馬六甲建於1990年的州回教堂,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作。

圖/文:歐陽珊


甘榜于汝回教堂的屋頂與塔頂,非常難得的仍保留原來的樣子,
圖中可見回教堂屋頂與塔頂山花的相似與呼應。
甘榜吉靈回教的屋頂與塔頂仍然保持其古老的漂亮原樣,
圍牆柱子在修復時加上了圓尖頂的燈罩。

士馬木回教堂,由高處可清楚看見它的四方形3重屋檐,
其旁的塔頂被改成圓尖葱頂。
柏靈玉回教堂。前方是原有的建築與漂亮的山花尖頂,
中間是一個寶瓶,其後方兩個是新增改建的建築,頂上都戴上了尖圓帽。

甲州回教堂沿襲了傳統的四方與重簷建築特色,頂上則改為中東式的葱頂。
傳統回教堂上的山花,由礁石雕刻而成,每一個的造形都是獨一無二。

武吉峇魯回教堂的山花,頂上的寶瓶在陽光下似乎展翅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