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古蹟保留區的老屋煩惱(下篇)

從街頭買到的一張明信片可以看到,1890年的雞場街口建築物(右上),
與66號有非常類似的形式:低矮、小紅瓦、屋頂棟頭較大的圓形弧度、
樓上中間只有一個大窗口、樓上建築起在五腳基之後,
五腳基上有小紅瓦的腰簷……等等。


雞場街66號位於馬車街路口,屋後連接的是建於1748年的甘榜吉靈回教堂。
低矮的樓上中間一個大窗口,被許多人認為是馬六甲的荷蘭傳統建築特色。


雞場街66號,最早期屋子的原形



街角的屋子是一條街的門面,可以影響一條街的面貌,尤其對一條老街來說。

雞場街66號是街角的屋子。試想想,如果這間老屋被改成現代化的樣子,是否對這條老街的古老面貌起著很大的影響?

根據原屋主盧煥錦的說法,雞場街66號是否荷蘭時期的屋子,有待考證。儘管如此,如果說它是百年老屋,相信大家都願意接受。從街頭買到的一張明信片可以看到,1890年的雞場街口建築物,與66號有非常類似的形式:低矮、小紅瓦、屋頂棟頭圓形弧度較大、樓上中間只有一個大窗口、樓上建築起在五腳基之後,五腳基上有小紅瓦的腰簷……等等。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亞齊人每次攻打馬六甲,都會由今天荷蘭街的沿海一帶上岸,燒屋攻城。為了避免房屋的材料尤其是石頭成為亞齊人攻城的武器,荷蘭時期1686年以前的雞場街一帶的房子只允許以亞答和木建築房子,不允許用石頭。

■1686年實行城市規划法令

直到1686年,荷蘭殖民政府頒布城市規划法令,所有建屋必須按照規定的呎吋興建,包括門窗和屋頂的大小與用材,還有排水溝和地下陰溝都有指定的建造方法,而且必須用石頭建造。

為了避免經常發生火災,法令也規定房屋必須使用磚塊建牆,用小紅瓦蓋屋頂。磚塊和紅瓦都有指定的呎吋,必須由政府指定和有壟斷權的制造商所供應。屋主必須付費請政府指定的測量師和建築師來畫圖和檢驗。

如果你沒有錢來建造符合上述規定的屋子,請你去別的地方建屋子。

雞場街66號是否那個時候留下來的屋子?或對那時候的城市規划法令有多少參考價值?前屋主盧煥錦說,他找到的最早期地契是1830年,他相信66號應該是在1830年之後興建的。

無論如何,雞場街66號擁有獨特的老建築特色,是顯然易見的。它的存在,繼續作為老街區建築特色的一頁,自有它非常重要的價值。

■陳彥妮:古蹟法令受害者?

TV2“前線視窗的”採訪員陳彥妮不久前採訪了盧煥錦和雞場街66號,她感受到盧煥錦有強烈的“古蹟保護法令下的受害者”的憤怒。

“他說,如果屋子不能滿足他生活的需求,他情願讓屋子爛掉,也不會再花錢去做什么。他非常堅決,因為他在反抗他認為對他不合理的法令。”

陳彥妮認為,馬六甲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各方面都有責任協助盧煥錦,包括給他獎勵,鼓勵他保護古屋,讓他了解66號的歷史和珍貴價值。

“他一直否認這間屋子是荷蘭屋,可能大家需要告訴他到底怎樣辨認,及它的價值在哪裡。可能在荷蘭也找不到這樣的老屋子了,荷蘭人可以來進行研究,並頒獎給他感謝他保留了這棟房子。非政府組織可以來辦活動,像檳城古蹟學會有一個‘城市小孩’的活動,帶小孩子去老街區玩樂,給老街古屋帶來新的活力和人氣。”

陳彥妮透露,她這次的採訪在檳城與馬六甲進行,主題是“古蹟活化”,播出時間是星期一至五中午12時20分至30分。但此系列的播出日期尚未決定。

從多次來馬六甲的採訪中,她發現馬六甲的發展方式非常激進,相比之下,檳城簡直像在睡覺。

“馬六甲的變化太厲害了,那么多強烈的顏色,那么多現代化的發展,可能一覺醒來,又看見新的東西出現在眼前。太嚇人了。”

她認為馬六甲既然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國民,就應該以此為榮,好好珍惜。

“不要老是去模仿別人,做得再像也是假的。馬六甲不要變成迪斯尼樂園。”

文字/攝影:賴碧清

屋頂棟頭的圓形孤度較大,中間是固定屋樑的鐵件,都是馬六甲的荷蘭傳統建築的特色。

這是在博物館展出的一張攝影照片,背景正是雞場街66號的邊牆與獨具特色的大窗口。

現實中的雞場街66號的邊牆,除了攝影師,一般人都容易忽視它的美麗與獨特。

老牆配塗鴉,看來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陳彥妮(右)正在訪問盧煥錦關於雞場街66號所面對的問題。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古蹟保留區的老屋煩惱(上篇)

雞場街66號(左)與雞場街64號具有相同的建築特色與相連關係,
相信是同一個時候興建的屋子。
上層四方的大窗口被一些人視為荷蘭傳統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



雞場街66號業主盧煥錦的憤慨

老街古屋是寶也是草,甚至有人人欲除之而後快的穿屋大屋,最近還有市政廳下令限期要清空燕跡。

有人把古屋當寶,花費比買屋更多的錢來修復老屋。有人把老屋當草,希望穿屋大樹把老屋摧殘到成為危樓,迫使政府下令拆除為止。也有人以老屋為養燕的搖錢樹,如今要為樹空燕分飛而煩惱不已。

馬六甲入遺一周年,遊客紛紛湧來老街尋古味,讚嘆老街區老屋成群的奇觀,爭相與老屋合影留下美麗風采,但古蹟保護區內的老屋面對的保護、拆除與使用的問題仍然不少。

眾所周知的問題之一,是政府的政策不明朗,民間不知所從。

像燕窩商所指控的,燕屋問題糾纏近10年,儘管高官紛紛公開讚揚燕窩給國家帶來每年10億的收入,政府至今仍無法擬出正式的養燕法令,以致燕屋一直淪於非法商業活動,燕屋無法受到管制。

像老屋業主盧煥錦所指控的,圖測批了還是不准建,政策朝令夕改:“我看要等換政府才可以解決。”

作為國陣成員党民政党的党員、曾經擔任國陣政府市議員多年的盧煥錦為何如此憤慨呢?到底他的老屋帶給他怎樣的深刻傷痛?且聽他怎么說。

■圖測批了又不准

盧煥錦於2000年就非常看好雞場街的未來發展,毅然以當時被人笑他“太傻”的30萬令吉買下雞場街66號,一間低短、殘舊、據說有荷蘭建築風格、位於馬車街口橫街轉角處一間小店。當他買下時,經營了幾十年的“天泰冷藏茶室”還未遷出。

“我在2001年向市政廳呈裝修圖測,當時的負責人羅斯里說,最重要是建築前面的外貌被保持原樣,我可以在後面增加一層樓,只要我在街對面看過來看不到高起的樓層就可以了。”

他的計劃是把前面過矮的屋頂加高,殘舊的窗口換過,在後面的空地建成3層樓。

“我準備樓下賣做生意紀念品,一樓做辦公室和貨倉,二樓我自己住。”

盧煥錦花幾千令吉請建築師畫圖,市政廳也批准了。

■別人拆屋他當災

誰料晴天霹靂,雞場街發生3間老屋被拆除、屋主被政府提控的大風波,導致盧煥錦原本被批准的圖測也受到質疑,下令暫停,並交由州政府新成立的委員會去重新審查,但不獲通過,他被要求重新再畫圖申請。

“他們把我推來推去,市政廳建築小組推我去州政府新成立的委員會,委員會的人叫我去問里面的建築師……,我那時也忙,拖拖下就過了3年,原本批准的圖測就過時不能用了。”

後來,他去找建築師想畫過新的圖,又被人“推來推去”。原來的建築師拒絕畫過,其他的建築師不敢接手,因為大家都發現老街區的老屋改建工作面對政府政策的問題,不想吃力不討好。

■被指有荷蘭特色

“有一個外地來的建築師答應跟我畫圖,但他說我的屋子是荷蘭時期的屋子,是古蹟,要照他的方式去做才做得好。他說費用是50萬……。”

盧煥錦以30萬買這間店已經被人笑到臉黃,哪裡可能再花比買屋更高的50萬令吉來裝修?

“我問他這間屋子最早的地契是1830年代,那是英國殖民時期,屋子更是在那之後才建的,它怎么可能是荷蘭的屋子?我在中國看過很多屋子也很像這間屋子。就算是荷蘭的屋子,也不可能200年不爛,Atlas House才裝修過很多次,雞場街很多屋子也都是1900年代之後建的。博物院的調查列我這間屋是第三級,屬於可以改建的等級,為什么我必需要保持到一模一樣?這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

他最終死心,不再想裝修的事。但是,他也不給老屋維修,任由老屋漏水、牆被樹穿透,窗、地板、木牆被虫蝕。

“我把屋子割名給我的女兒,讓她在店裡做生意。我不管了。”

參與民政党多年,盧煥錦本身也擔任過多年的市議員。他說他任市議員是喜歡幫人。問他為何幫不到自己?他說:“我在裡面這么多年,我知道很多事有很多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他認為,他的老屋裝修的問題目前已經無法解決,他很堅決的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換政府啦,也許我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或執法不嚴或根本就不明朗,只能交回政府官員自己去改正。在下一期,且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雞場街66號的美麗和特色,到底在哪裡呢?)

文字/攝影:賴碧清

前面屋簷底角頭的破漏情況已經相當嚴重,牆外還要面對各式電線的拉扯……。

說起老店屋被政府批准又收回的傷痛,儘管事隔多年,盧煥錦仍然滿懷憤慨與不平。
圖中可見樓上窗旁牆壁的破漏情況嚴重。

盧煥錦:你看,窗口已經破爛到不能關,要用繩子綁了,難道還不准裝修嗎?


樓上的樓板已經腐朽到變成木絲了。

樓上房間的木板虫蝕深刻,無人理會。



2010年2月7日星期日

印尼女廚會華語,素食煮炒有鑊氣

蘇麗雅蒂(右)炒的面和飯雖然很簡單,
但很夠火候,吃起來很香。左為其妹蒂絲。



現在吃素的人越來越多,連煮炒檔也專營素食煮炒。更特別的是,這位女檔主是印尼女子蘇麗雅蒂(29歲),她的妹妹蒂絲(19歲)則是她的助手。

蘇麗雅蒂的素食煮炒,不只吃素的人會來享用,非素食者也會來找吃。幾名年輕人受訪時豎起姆指說:“好吃。”

他們之中只有一人是素食者。他們認為,蘇麗雅蒂煮得好吃,因為夠鑊氣,所以夠香。這4位年輕人是李國維、戴志煒、林冠鑫和俞鴻明。

自認“食肉族”的林冠鑫還說,吃起來完全沒有肉味,但就是好吃到很特別。

蘇麗雅蒂說,她於9年前來自印尼蘇門答臘鄉下,早期曾在馬六甲一間煮炒店工作2年。之後與本地一名華裔男子結婚後,在她的小姑的托兒所幫忙煮給小朋友吃。

“後來有人通知我們這間檔子的主人要去紐西蘭做生意,介紹我們頂下來做。原檔主本來也是做素食煮炒的,他走之前有教我怎樣煮,我就學他煮。”

蘇麗雅蒂說,她會做素食煮炒檔,主要也是受到小姑的鼓勵。

“我的小姑是吃素的。她說現在吃素的人越來越多,應該可以做。其實,我很多顧客都不是吃素的,比如說對面做輪胎店的工人,也時常來吃。”

蘇麗雅蒂說,她的檔口在初一十五最好生意,顧客多到要排隊。

勤勞的蘇麗雅蒂兩姐妹,幾乎天天都開檔,每天早上11時到晚上9時,星期日只做下午5時到9時。

“每個月有一個星期日休息,因為要辦些事情。”

蘇麗雅蒂的檔口並不起眼,位於瑪林再也阿峇迪7的路口“南記美食中心”靠旁的路邊。

她的食譜都是炒飯炒面之類的食物,其中較普遍受歡迎的是滑旦河、炒飯、炒面、星洲米粉、炒粿條、東炎炒米粉等,其他還有苦瓜生面、酸甜排骨飯、印度炒面、香椿炒飯、姜絲魚片飯、芽菜炒飯、辣椒炒飯、日本豆付飯、燴飯和燜飯等等。

蘇麗雅蒂有用雞蛋和素的香肉片,但她也會根據客人的要求,不放蛋等配料。

■素食煮炒檔
地點:瑪林再也阿峇迪7路南記美食中心
營業日期和時間:星期一至六,早上11時至晚上9時,星期日下午5時至晚上9時

報道/攝影:賴碧清


滑旦河

星洲炒米粉

東炎炒米粉

年輕人吃了也豎起姆指贊好。
左起為李國維、戴志煒、林冠鑫和俞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