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星期五

歷史文物的保護與關懷

……根據理大的報告顯示,“喬治市古蹟核心區內,因為養燕業者違規將老屋改頭換面,已有141間戰前建築屋受到破壞!”

因此檳州古蹟信托委員會及檳文化遺產行動小組準備把喬治市老房子損壞的數據,轉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她們也提出“馬六甲的情況更糟糕!人民已經多次的投訴,遺憾的是中央或州政府從來沒有予以正視,反而一再逃避。”

一旦引起關注,喬治市和馬六甲的世遺地位必然亮起紅燈,甚至名銜不保!

在這個事件上,一個有趣的問題常繞在我的腦海:如果不重視,為何要去申請文化遺產?……

(詳文請看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2861 )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張金發‧2009.12.24

古城註定消失?

這是星洲日報資深記者歐陽珊早前在應森美蘭中華大會堂的邀請,分享她搶救歷史文化經驗的主講命題。

古城當然不會從人間蒸發,細說古城故事能手的歐陽珊,提出這個觀點,旨在從另一個角度,引導熱愛芙蓉鄉土的朋友們,逆向思考。

如果有一天,古城註定會消失…… (詳文請看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2858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嵩傑‧2009.12.24

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帶走,道地的馬六甲味道

最道地的馬六甲味道,其實是這些掛在馬六甲樹梢頭的果子。


旅遊城不能沒有美食讓遊客吃個痛快,更不能沒有美味讓遊客帶回去與親友分享。

什么是最有馬六甲味道特色的紀念品?根據市場湧現最多的暢銷產品,排名第一最當紅的首推黃梨餅,幾乎人手幾盒。

其實呢,黃梨餅是最近10年才在馬六甲崛起為最暢銷美食紀念品的。其實呢,幾十年來最廣為流行,至今仍然非常流行但跟黃梨餅比起來很貌不出眾的,是娘惹廚房使用最多的煎加祿、峇拉貞,娘惹咖哩,還有娘惹著名糖水甜品的主要甜料椰子黃糖,也稱作馬六甲糖。

哦,差點忘了介紹最最最道地的馬六甲味道,那就是馬六甲樹的果子。輕輕咬一口,酸酸澀澀,再忍一忍,卻滿腔回甘,有點像歷史的味道。原來它也是印度和中國傳統且普遍使用的草葯,有興趣者可以在荷蘭紅屋半山腰停車場的小山坡上撿拾成熟掉在草坡上的果子一嚐,免費的。

帶一份馬六甲的味道回去,可與親友分享,也讓廚房飄起娘惹的香辣味吧。

1. 黃梨餅
黃梨餅是在這幾年突然成為遊客追捧的手信食品的,一來因為它好吃,甜,每一盒的售價不高,最重要的是,它被標簽為娘惹糕餅。其他的娘惹糕不容易被帶回去與親友分享,因為含有容易壞掉的椰漿。黃梨餅不用椰漿,保用期長得多,于是突圍而出。

2. 煎加祿
娘惹餐的招牌菜之中,有一道是煎加祿蛋,是一道特別“加味”的蛋。所加的煎加祿是一種用小蝦制成的調味品,加入煎加祿之後的蛋,更添鮮味。

3. 峇拉貞
峇拉貞也是一種用小蝦制成的調味醬,不同的是峇拉貞只有蝦的鮮味,不見蝦。最普遍的用法是馬來風光炒蕹菜。

4.娘惹咖哩粉
嗜辛辣味的娘惹美食,絕對少不了娘惹咖哩粉。煮雞肉、魚肉、羊肉都合用。它與印度咖哩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沒有放咖哩葉。

5. 椰子黃糖(馬六甲糖)
娘惹做糕、做遮厘、做椰粿多多、尤其是晶蕊,一定少不了這馬六甲糖。買回去煮紅豆、綠豆糖水,一樣可以加此糖增加椰香味。

新加坡人最愛的娘惹土產店

位於荷蘭街尾門牌173號的“鄭合發”,是一間矮矮小小不起眼的土產店。店主鄭玉娘(57歲)說,這間小店從她的祖母開始,傳到她的母親再傳到她,做到今天,已經過三代人,半個世紀。

半個世紀以來,來自國內外各地喜好傳統與娘惹美食的饕客,及多家娘惹餐館,從不間斷的來此採購。相信因為鄭合發的受到歡迎,相鄰的幾間小店也紛紛轉賣同類食品。

鄭玉娘受訪時說,煎加祿、峇拉貞、娘惹咖哩粉是她店里數十年來最暢銷的土產。近年來,新加坡遊客還特別喜歡上她店裡手工制作的面線、豆簽、干撈面、雲吞面、拉面等等。

“這些土產賣了幾十年,全都是手工制作,沒有加耐用粉,也可以收藏一年。”

如果鄭合發是老街裡年歲最久、最原真的土產店,則雞場街口的三叔公土產店,就是老街裡最精裝的土產,也甚受遊客歡迎。

報道/攝影:賴碧清

近年最受遊客歡迎的黃梨餅。

粉紅鮮美的煎加祿(瓶裝)、兩個粒裝的巴拉貞和咖哩粉,
都是娘惹廚房最常用的調味料。

馬六甲糖,帶出娘惹晶蕊的甜美。

鄭玉娘和她祖母與母親經營了半世紀的土產店,
數十年來為忠心的遊客提供最受信賴的土產。

鄭合發土產店,矮矮小小,毫不起眼,是熟知門路者指定必買的土產店。

三叔公的土產包裝精美,亦甚受遊客歡迎。

沙爹專賣店,新味香沙爹當午餐

炭燒沙爹粉腸,粉軟脆爽,當場就吃,一吃難忘。


不像一般的沙爹只是在一間茶餐室租一個檔口,新味香沙爹屋卻敢敢以專賣沙爹來開一間店,可見店主黎修龍(50歲)對本身的沙爹有足夠的信心和魄力。

在馬六甲,專賣的沙爹屋而又有23年這么長久歷史的,可說僅此一家。黎修龍的沙爹屋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他從中國來的阿公黎貴彬從日本時代挑擔賣沙爹開始。如此一追算,新味香的沙爹味就添加到三代人70年的歷史。

打金街28號有一間著名的海南小販聚居的大屋“新積昌”,裡面住了十多戶人,大多以挑擔賣吃為生,其中約10家就是賣沙爹的。目前從這間屋子傳出來的沙爹小販只剩下三四家,在馬六甲都頗有一大群死忠擁護食客。

黎修龍在“新積昌”這間屋子出生長大,他從10歲開始就在祖父在武雅拉也路的源芳園租的小檔口幫手。後來雞場街美景園(現在的地理學家咖啡館)的沙爹檔主要移民去香港,就把經營了15年的檔子頂給他,讓他開始了沙爹在雞場街飄香的歷史。

黎修龍在美景園的小檔子做了5年,就在對面的義泰茶室(現在的林三龍珠鞋店)租下整間店,開始他專賣沙爹的生意。

曾在雞場街開檔開店

“新味香沙爹屋”的招牌正式開始掛起來,是在1994年,地點還是雞場街,觀音堂的隔壁。第一間“新味香”一做10年到2003年,因雞場街越來越熱鬧,店租就大起,起幅令他難以負擔,於是匆忙之間,搬到目前在哥打拉沙馬那的店屋。

“當時這里進口的地方和店的對面都是樹林,連熟客都找不到我,顧客即使走到路口見到那么多樹也不敢進來。冷冷清清的挨了三四年,熟客總算一個一個慢找回我,這兩三年生意才開始好轉。”

熟客的不離不棄,連這么難找的偏僻地點都一定要找回他,說明“新味香沙爹”的吸引力。

現場採訪所得,相當意外的發現,顧客竟然可以把沙爹當午餐來吃。其中不少是打包回去公司或回家與家人分享,其中不少是來自哥打拉沙馬那花園的居民,有些人每個星期都來買,一買就是幾十支到百多支,再加上椰葉包裹的飯包,加黃梨花生煮出來的美味醬料,就是一頓齒頰留香的午餐。

這些熟客當然也會常常介紹朋友來吃,朋友再介紹朋友,說明“新味香沙爹”的口味受到更多人的贊賞。

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黎修龍還要特地加聘七八名臨時員工,因為遊客也湧來找吃。他在去年開始租下隔壁的店面,裝修成冷氣店,大展宏圖。

沙爹原本被視為馬來同胞的食物,早年來南洋的華人,尤其是擅長飲食業的海南人入鄉隨俗做沙爹之餘,也開發出自己不同口味的醬料,讓沙爹食客有不同的選擇。

豬肉、豬肝和粉腸

最大的不同點是華人沙爹加入豬肉、粉腸和粉肝。“新味香”就沒有馬來同胞的羊肉和牛肉,只有雞肉、豬肉和肝腸。就這幾樣,已經足夠讓黎修龍開一間成功的沙爹專賣店,可說是馬六甲傳統海南沙爹的代表作了。

從一個挑擔到一間沙爹專賣店,從阿公到黎修龍,“新味香”的沙爹堅持了70年,它有歲月的味道,也有黎修龍不斷改進的用心。

唯一可惜的是新味香沙爹搬離了雞場街。像許多傳統老店因為租金高漲紛紛遷離,這些都是雞場街這個世界文化遺產的損失。

■新味香沙爹屋
地址:50,Jalan Kota Laksamana 1/1,Taman Kota Laksamana.
電話:06-2817281

報道/攝影:賴碧清
黎修龍一手撥扇,親手燒沙爹燒了40年。
從阿公開始算到他今天卻已經有70年歷史。

雞肉和豬肉沙爹排排燒,最初始的炭燒仍然沿用到今天,
無法被現代化的烤爐取代。

海南沙爹的醬料最特別之處是採用黃梨,但黎修龍說他還有加入他個人的秘密材料,
有心人自己用心品嘗吧。沙爹醬配椰葉包飯,成為許多沙爹客難以抗拒的午餐。

豬肝切丁來烤,打包回家還是很好吃。

新味香老老實實的店面,不容易找,不容易認,還是有許多熟客找來。

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

文化可以賺錢

多年以前,馮九玲出了一本書《文化是一門好生意》,心響往之,等了很多年,的確有一些文化人嘗試把文化做成生意,不過好像還是很難成為一門“好生意”。

前兩天不經意在電視上看到鄭雄誠,他在兩年前的電視節目“家在馬來西亞”的訪問中談他喜歡的舊東西、舊回憶和舊文化。結束時他說:“文化是可以賺錢的”。

呵,事隔多年,再聽見這句窩心的話。

10年前我還在星洲副刊時,剛好遇上雄誠和友弟第一次辦老歌演唱會,在茨廠街一間老屋的“舊中國餐館”。後來本地被帶起一陣唱老歌的演唱會風潮,這陣風吹到今天還有得唱,友弟還是很獨領風騷。

10年後兩人再辦老歌演唱會,主題是“摩登南洋”。這次是在中央藝術坊開的“老中國餐館”,不是老屋子,但布置得很有老味道。

其實友弟不只會唱,2年前她曾來馬六甲的“講古堂”演講,講題就是《後五十年代的摩登南洋》。像友弟這樣,能寫專欄、繪畫、演講,寫歌、作曲兼有演唱實力的多才多藝歌手,難能可貴。

于是,昨天我一個人開車,專誠去聽歌,看雄誠怎樣讓“文化可以賺錢”。會後悄悄問他:“賺錢嗎?”他說:“虧錢。”不過,看得出他的不悔。

只能感嘆,在馬來西亞,華人要靠文化賺錢,還是很不容易。

只能讚嘆,還是有人願意如此堅持,堅持的繼續著,而且堅持要講究細緻。

向雄誠和友弟敬禮。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9-11-26&sec=entertainment&art=1126en06.txt
(寫於2009年12月5日午夜)
好像是在宮廷裡看小型演唱會。

注意到牆上的光影嗎?

(拿著小傻瓜機坐在側面後排座位上悄悄拍的,拍得不是很好,沒辦法囉。)

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一碗菠菜麵‧媽媽的愛心‧學子暖心飽腹

翠綠的菠菜面,配上獨家調配的辣醬,營養又健康。

報道/攝影:賴碧清

“學生叫我等他畢業才退休,他們希望在這裡讀書可以一直吃到我的面。”

現年60歲,在武吉波浪賣面十多年的翁欽梅笑眯眯頗有滿足感的說。她的菠菜面可說獨樹一幟,自己發明的,健康又好吃。

手工製作售價大眾化

雖然全部都是自己手工製作,但她的售價絕對大眾化,這可從她的顧客80%都是學生看得出來。

看看學生們桌上的食物,一碗面、一杯自煮的洛神花水、一碟一元的玻璃生菜,付賬不到5令吉。

有時做到忙不過來,學生還會自動幫忙捧面、舀水、收錢、找錢,非常有家庭的親切味道。

“我最高興是能夠煮給學生吃,菠菜面讓他們吃得健健康康。”大力水手愛吃的菠菜是出了名鐵質含量高的蔬菜。

翁欽梅希望孩子吃得健康

翁欽梅指出,她一向來很喜歡研究吃,包括研究出把菠菜、金瓜和蘿卜絞汁摻進面裡煮。

“我很喜歡煮給孩子吃,現在孩子大了,就煮給其他的孩子吃。我希望孩子們都能吃得健康。書上有講,菠菜直接吃進肚反而吸收不多,最好是可以絞汁摻進面裡吃進去,就可以吸收到完。”

獨家辣醬來提味

所以,她的面有青色摻菠菜的,有金黃色摻金瓜的,還是橙色摻蘿卜的。

營養的面還要靠配料來提味。翁欽梅的面用的是肉碎,再加上用辣椒干和香料等調配出來的獨家辣醬。

除了加入菠菜、金瓜和蘿卜的自搓面之外,翁欽梅也跟朋友拿雲吞面。

“我的朋友也是在家自己做的面,我們的面都沒有加防腐劑,所以每天都要賣完。”

因為來自潮州肉骨茶家族,翁欽梅也不忘用肉骨茶來煮一味“葯材面”。其他如魚鮫面、雲吞面、蝦面都可在大樹下的簡單廚房裡很快的製作出來。

大樹下麵檔樂融融

對了,翁欽梅的這個面檔就在武吉波浪合作花園油站旁進去至十字路口草場角落的大樹下,所以就叫大樹下面檔。學生們圍坐大樹下的木桌,涼風陣陣,不亦樂乎。

“我的大孩子都34歲了,他們叫我不要這樣辛苦,退休別做了。可是我不捨得這些學生啊。而且,只要敬業樂業,我不覺得辛苦。”
星洲日報/古城‧2009.10.29
草場一角的大樹下,涼風習習,吃一碗家庭面,暖心又飽腹。

用肉骨茶湯煮出來的葯材面,面條也是家庭手工制作。

簡單美味、一碟一令吉的玻璃生菜,學生愛吃又不貴。

翁欽梅:做吃的準備工夫是很多,但是敬業樂業就不以為苦啦。

學生都懂得自己動手幫忙搯水喝,喝完自己付錢、找錢。

自然與歷史的寶地,烏貝島

烏貝島海邊的紅色鐵鏽石,
如今仍可見到方石被挖出之後留下的凹洞。
如今馬六甲城堡遺留下來的古城門,
就是用這種石頭所建造。


烏貝島的海灘是紅色的,因為上面舖滿鐵鏽石的碎石。



報道/攝影:賴碧清 (2009年9月19日)

馬六甲多年來不受重視的小小烏貝島,其實擁有很不簡單的珍貴價值,它在自然與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首先,小小的烏貝島上只有約百米長的沙灘,但在這短短的沙灘邊,卻是西馬半島最大的海龜產蛋地點,僅次於沙巴州的海龜島。漁業局每年在此登記大約300至400次的海龜產蛋紀錄,島上被發現海龜生蛋所挖的洞有約百個,相等于半島約350處海龜下蛋地點的約30%。

第二,烏貝島上靠近碼頭的這個小小沙灘不是白色的,它是紅色的。沙灘是被大量的鐵鏽石的碎石所染紅。因為,烏貝島沿岸有大量的鐵鏽石,葡萄牙人與荷蘭人在馬六甲興建城堡時所用的石頭就是紅色鐵鏽石,而烏貝島是當時主要的採集地,所以這島在當時被稱為石頭島。

馬六甲海面有多個小島,近日再次成為州政府大力促銷的遊遊產品。不同於過去著重於在島上開拓酒店的做法,這次著重在海島之間的跳躍式遊覽(Island Hopping)。其中一個海島,正是靠近吉里望的烏貝島。

■海龜寶地

州旅遊局最近帶領約60名主要來自吉隆坡的旅遊媒體記者到仍然被禁止上岸的烏貝島遊覽,漁業局官員依祖安那向大家匯報時說,世界上共有7個種類的海龜,其中4種會到我國海岸下蛋,但只有其中一種最珍貴的品種玳瑁龜會到烏貝島上岸。

“海龜會認得它們的出生地,並在20年後回來它出生的地點產卵。之後又離開,3年後再回來產卵。它們每4年產卵一次,每次產卵約百粒。”

位於馬日丹那、彭加蘭巴拉的巴當甘文丁的海龜保育中心長期派員監視烏貝島上的海龜產卵活動,所收集到的海龜卵都被帶回巴當甘文丁海龜保育中心保存和孵化。

“海龜的產卵季節是3月至9月。不過,在巴當甘文丁的中心,每天晚上都可以見到約百只小海龜孵化出來,在沙灘上紛紛奔向大海。如果沙灘上的沙不熱的時候,小海龜在傍晚六七時就出來了。如果沙太熱,小海龜要等到半夜12時1時才出來,不然會被熱沙烘干它們。”

雖然公眾目前仍然無法到烏貝島上看海龜生蛋,但可以到該中心看小海龜出生和“投奔怒海”。

“海龜需要非常安寧的環境,才願意上岸產卵,不能見到光和聲音。我們希望烏貝島可以被列為海龜保護區。如果有旅舍,有人活動,我們就要在靠近沙灘的地方種更多樹,希望可以阻擋光和聲對海龜的侵優。海龜只在晚間上岸產卵。”

■歷史寶地

烏貝島的沙灘雖然也有白沙,但紅色碎石更多,所以它是紅色的。這樣的紅,與馬六甲著名的古城門一樣。

葡萄牙人與荷蘭人都曾在馬六甲興建巨大的石頭城堡,他們就地取材,採用堅固非常的鐵鏽石(laterite rock)。紅色石頭被稱為鐵鏽石是因為它含鐵量很高,在與空氣接觸之後,鐵與空氣中的氧氣起化學變化而生成紅色的鐵鏽,所以石頭變成紅色,鐵鏽蝕落也造成石頭表面凹凸不平,一洞一洞。

葡萄牙人與荷蘭人用這種紅石頭建城堡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在水中潮濕時較軟而較容易被切割,與空氣接觸之後則堅固無比。

根據國家文化遺產局的研究報告,這種石頭只出現於淡水與咸水交匯的地帶。在烏貝島的沿岸一帶,可見到大量的紅石頭。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在葡萄牙與荷蘭人興建馬六甲城堡時,當時的人們可以見到船只不停的來往於馬六甲河口與烏貝島。

如果今天旅遊局要安排歷史之旅,不妨考慮如何把烏貝島與古城門連接起來。

■烏貝島的“發展”背景

烏貝島曾經於1980年代末期被州政府發展為度假村,在面積只有0.8公頃的小島上興建了120間旅舍,但沒幾年,它們就於1990年代中期被廢置至今。

州政府于2003年,將烏貝島賣給國能作為訓練中心,從此該島即被列為私人產業,禁止人們到訪。

州政府於今年10月與國家能源公司簽約,以650萬令吉買回烏貝島,再次準備發展成旅遊景點。

甲首長於今年10宣佈州政府已批准私人機構在島上再建200間旅舍,並獻議私人機構,修復及經營州政府過去在島上興建的120間旅舍。

州政府也向大馬漁業發展局建議,將烏貝島發展成半島海龜保育中心,惟該局無法獲得中央政府撥款進行這項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馬六甲州政府在五嶼島和烏貝島所進行的大量旅舍發展計劃,全部都以失敗告終,如今在這2個甚有歷史與自然價值的島上,留下大量的廢置旅舍。

從碼頭望向烏貝島,有如一個紅色的小島。

在荒廢十多年的烏貝島碼頭邊的這個百米小沙灘上,
是西馬半島最多海龜,而且是最珍貴的玳瑁龜產卵的寶地。

烏貝島上荒廢十多的旅舍,破舊而陰沉。

全世界共有7種海龜,這是在烏貝島上岸的玳瑁龜,也是最珍貴的一種。

玳瑁龜在烏貝島上挖了約百個洞來產卵,這是其中一個。

利祖安在烏貝島上指著岸上的海龜產卵洞說,
海龜產卵地點必須在潮水不能達到的地方,否則蛋會被海水破壞。
而海龜自然會知道應該到哪裡挖洞產卵。


■了解馬六甲的海龜寶藏

在知道馬六甲原來是這么重要的海龜保育與培育中心之後,你是否有意趁即將開始的學年長假中,到馬六甲海龜保育中心參觀呢?

該中心負責人依祖安說:歡迎參觀,免費入場。

不過,最好事先通過電話聯絡。如果是學校和老師帶的參觀團,更加要特別安排啦。以下是該中心的聯絡資訊。


■馬六甲海龜培育中心

地址:Pusat Pengurusan Penyu Kg.Padang Kemunting 78300 Masjid Tanah Melaka.

聯絡電話:06-3846754

聯絡人:Izuan Ismail

參觀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5

參觀日:每天,除了星期一和公共假期。


每晚都有約百個小海龜在馬六甲沙灘上“投奔怒海”。
怕光怕聲怕人的它們,20年後是否回來產卵?



岑大偉的高男高音

岑大偉(右)和張蕙萍再加一個三角鋼琴,是他們演出的“鐵三角”。

“女聲”唱得比“女生”更好‧岑大偉挑戰視聽習慣

星洲日報/古城‧2009.10.21

(馬六甲)這將是一場衝擊聽覺與視覺,進而衝擊習慣的一場獨特演唱會。演唱者是道地馬六甲之子岑大偉,他將以特有天賦的“高男高音”,演出異於一般男高音的唱腔,唱出有如女高音卻又仍有男聲特質的特殊音色。

這種特殊的唱腔,目前在全亞洲只有4人上台表演過,岑大偉(32歲)是其中之一。日本有2名歌手,大馬岑大偉是第3人,中國去年出了一位。

外國進修學會控制技巧

岑大偉接受《星洲日報》獨家專訪時說,他是於2004年教女學生唱歌作示范時,被女學生指他的女聲唱得比她還好,而有突然的領悟,開始他走上高男高音的研究之路,包括到荷蘭進修和研究這種唱腔。

是不知不覺自己會這種唱法,到外國進修之後,我更懂得它的特質和控制技巧。”

成為“閹人歌手”
不會因成長而改變美聲

這種高男高音(countertenor)的唱腔,在500年前的歐洲宮庭曾經極為瘋狂過,而它必須以極不人道的手法去維持這種來自男性,但又兼有女性典雅纖細的美聲。

這方法就是,把擁有這把美妙歌喉的小男孩閹掉,讓他不會因為成長而改變美聲,成為“閹人歌手”(castrato)。

當年封建的時代,女性不能進入宗教場所唱歌,所以需要男孩來替代女聲。

女性進教堂後遭唾棄

封建時代過去之後,女性進入教堂高歌,閹人美聲也為人所唾棄。這個特殊的聲部也成為絕響,直到 半世紀前,才在歐洲興起的復古樂潮中,高男高音的唱法再次受到關注,而且人們研究出特殊的訓練,不必再靠古代殘酷的生理殘害,就可使男高音練成當年高男高 音的唱法,並讓這種消失500年的傳統美聲再現舞台。

不過,這種特殊的唱法即使在歐洲也少有人採用,岑大偉說:“一來難度高,男高音要唱到女高音是不容易的。二是可能怕被人取說,男人唱得像女人吧。”

岑大偉是大馬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除他之外,另兩人是陳容及林清福,其中岑大偉和林清福剛好都是馬六中培風中學校友。

相隔8年回培中開唱

岑大偉在8年前剛從國外回來時,在馬六甲辦過一次個人演唱會。相隔8年再回到家鄉、母校培中辦演唱會,峇大偉一時說不出一個緣由來:“也許只是一時衝動。兩週前突然覺得,是時候在馬六甲再辦一次個人演唱會。”於是就開始敢敢籌辦起來。

張蕙萍:多年磨練成熟不少

長年為岑大偉伴奏的張蕙萍說,比起8年前的演唱會,經過這麼多的學習與磨練,她認為岑大偉在音樂方面肯定有了不少的成長和成熟。

“在亞洲還很少人唱這個聲部,2004年他開始上台唱之後,人們才開始知道甚麼是高男高音和閹人歌手的故事。”

11月11演唱會分2部份

岑大偉在11月11日的演唱會,上半場將會作男高音演唱,下半場就是高男高音的演唱。

岑大偉說,在高男高音的下半場,他會演唱傳統閹人歌手曲目,還會唱幾首本地音樂家創作歌曲,希望能夠提倡本地創作。

懷萱堂空間適合演唱

這次演唱會選在培中思源樓的“懷萱堂”舉行,岑大偉特別推荐“懷萱堂”其實很適合音樂表演的優點。

“可能因為懷萱堂採用的吸音材料如地毯和隔音板並不多,所以聲音不被吸滅。音樂和歌聲在懷萱堂可有自然擅響和共鳴,舞台和觀眾空間很適合舉行音樂會。”

他也希望通過這次的演唱會,把這個理想的空間推薦給大家,多多在懷萱堂音樂活動。

“培中與董事校友會都有意在文化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也許他們可以善用懷萱堂的這項優點。”

岑大偉也是培風校友會松濤合唱團指導,他透露,該團最近特別籌款購置了一個三角鋼琴,也算為懷萱這方面的發展作出一點鼓勵和貢獻。

岑大偉雙韻獨唱音樂會

地點:培中思源樓懷萱堂

日期:11月11日

時間:晚上8時

主辦:書院樂府

協辦:甲培友松濤合唱團

伴奏:張蕙萍

演唱嘉賓:朱麗雯

星洲日報/古城‧2009.10.21

四五百名觀眾坐滿懷萱堂,共享一晚的歌樂饕宴。

岑大偉古城“高調”演唱

(馬六甲12日訊)不需要撐人的餐飲、不需要震耳欲聾的音響,個子小小的岑大偉昨晚以高男高音的特殊唱法,吸引了四五百觀眾入場,讓培中思源樓的“懷萱堂”禮堂爆滿,出席者享受了一晚富足美妙的音樂晚宴。

這是馬六甲難得一見的專業演唱會,3個人一個三角鋼琴,撐起整晚的演出。沒有繁文褥節,沒有致詞,大家全情投入歌聲之中。

岑大偉在晚會節目進行完、觀眾一再觀呼“安哥”的第四首曲子時說:“我不大會講話,我只會唱歌,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唱歌給大家聽。”

就是整個晚會的“畫龍點晴”,就是這短短一句話,不需要長長的演詞。如果不是一再的“安哥”,恐怕連這一句話也省了,大家就安安靜靜聆聽和享受一晚的聲與樂。

昨晚的演唱會是由書院樂府主辦,甲培友松濤合唱團協辦。全場鋼琴伴奏是張蕙萍,演唱嘉賓是留韓女高音朱麗雯。

演唱會的曲目有一半是外語歌曲,一半是華語歌曲。岑大偉在上半場唱男高音,下半場唱高男高音。

一名觀眾在會後受詢時說,馬六甲太需要這樣的演唱會。

“大馬3位男高音,有2位是馬六甲人培中學生。岑大偉8年才辦一次,林清福根本沒有在馬六甲辦過個人演唱會。馬六甲不是沒有人材,是我們不懂得珍惜他們,還是我們根本沒有這樣的環境?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夠水準的文化修養?”

岑大偉在演唱“醉”這首歌時的趣怪表情。


演唱嘉賓朱麗雯特別以一襲韓國傳統服裝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