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世遗一周年】6.

对抗荷兰街白蚁大军,获台湾专家授招


老屋也可以很现代,而且充足的空间在闹市是非常难得的。
這間屋子連後面的空地共有300呎長。



最厉害破坏老屋的黑手,除了人造的大大铲泥机之外,就是小小的白蚂蚁。人可以用法令控制,白蚂蚁却毫无人情可言,而且总是不请自来,悄悄筑窝啃蚀,等你发现的时候,可能大势已去,梁倒屋塌。
在荷兰街这些老屋众多的老街区,即使你把自己的屋子照顾得很好,也是不足够的,因为隔壁屋子的白蚁会不请自来。
住在荷兰街140号的张春金和颜安琪说,他们去过中国安徽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全村还有很完整的木建筑,当然也有白蚁问题。
“他们跟我们说,中国政府先花钱为全村一次过治完白蚁,才展开修屋工程,不然的话,白蚁随时会从这间搬去那间,就像现在的荷兰街,我们隔壁的屋子有白蚁,我们也难逃厄运。宏村人修房子时,政府会负责三分二费用,还会派技术人员来协助屋主。"
反观我们的情形,张春金只能苦笑连连。
■墙脚埋炭的秘招
在14个月修修停停的折磨中,张春金也从各个不同渠道得到很多各种对治老屋“老毛病"的秘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如何对抗防不胜防的“白蚁大军"。
颜安琪说,最早当他们进来这间屋子看时,到处都是白蚁,飞来飞去,在脚上爬来爬去。
“有一次有台湾专家来教我们一个方法,我觉得很好用,现在跟大家分享。台湾修老屋治白蚁的做法,是在墙脚下四周挖6寸高1尺宽的沟,沟的最底下埋炭,炭上铺沙,最后的地面才铺洋灰。"
他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也在他目前的老屋照做。
“炭不但可以防虫,还可以过滤毒气、湿气和辐射。"
■自学修复石灰墙
“我们在开始修屋之前,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们有去荷兰街8号询问,哪里的管理员很耐心的给我们很好很详细的意见,让我们有很好的开始基础。"
长屋的最前面部份还保持了原有结构,所以张春金必须为老墙铺回石灰墙面。
“承包商说出来的价钱很吓人,只是抹墙面而已,开价几万令吉。"
没办法之下,张春金上网搜寻Lime Plastering的资料,发现网上其实有很多很多相关的教学资料。他在youtube找到的不只是文字,还有录影,教人怎样调灰浆,也教人怎样一层一层抹墙上灰浆。
“结果我跟住网上的录影教学自己学着做,然后教工人怎样调怎样扫,才花一万多令吉就搞定了。"
■被噪音吵到幾乎崩溃
老屋修复庞大工程和恶梦结束之后,他们于今年1月搬进新家,却开始了他们始料不及的新恶梦。
“很吵,吵到我们不能睡,两个人眼瞪眼,几乎要崩溃。"
是什么这么吵,让荷兰街的居民夜夜失眠?
“后面是文化坊舞台的歌舞声,放到很大声。幸好他们午夜之前会结束。不会结束的是前面荷兰街的酒廊,夜夜唱到凌晨三四点。"
爱好自然环境的他们,还特地把房间做成比较空间开放的设计,根本无法阻挡这些特别放大的声响。
幸好经过半年的训练,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听而不闻,耳朵随着眼睛闭起来,终于可以安心睡觉。
■同时享有室内与户外
修复和居住老房子的辛苦和收获,可说是说也说不完。张春金和颜安琪今天住在其中,很享受这300尺老屋拥有的2个天井所带来的传统而智慧的空间设计。
“因为屋子太烂了,我们才采用一些比较现代的设计,不过我们保持了传统的天井设计。"
天井的天光和空气流通,让他们同时享有室内与户外,可说处处风凉水清。
“人在其中很舒服,整间屋不用装冷气都不会热。我们只在两个睡房安装冷气,但也很少派上用场。"
天井楼上围墙的泥塑,原本也处在崩塌边缘,经过一番苦思,也被他们抢救回来,成为这间老屋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300尺长的空间,也让他们可以分隔出做陶工作间、做木家 的工作间、画室、展画廊、看书的视听室、洗衣间、厨房等等,甚至,还留有一畦菜地在书房外。

报导/摄影:赖碧清

同时拥有室内与户外的情形无处不在。

张春金上网找到许多教人怎样做传统石灰浆,
及怎样一层一层用灰浆抹墙面的资料与录影教学。

颜安琪在书房外有一畦菜地,得以种新鲜的菜自己吃。

天井成为张春金最得意的设计空间。

天井楼上的吉祥泥塑是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

户外的空气与光彩时时与室内毫无阻隔。

玻璃门上的有阴阳概念的木把手,
是现代设计与古代门窗和谐的配搭。

【世遗一周年】5.

张春金:边学边做,老屋难修(上篇)



张春金(右)和颜安琪正耐心的创作一个陶器。








世遗一周年,我们来看看民间修老屋的一些例子,及他们的成就与苦脑。

有些人偷偷修老屋来养燕,有些人等屋子更烂更塌,也有人买一间废屋来修,让一间失去生命力准备倒塌的老屋,重新赋予新的生命。

这间屋子是荷兰街140号(Kim's Fine Art--Art & Living Gallery)

几乎没有屋主会有整修老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尤其是像荷兰街有数百工龄史的老屋。更何况,张春金和颜安琪面对的是一间曾经有40多人居住、非常残破到走道墙壁一碰就塌倒的废置屋。

这间屋子长约300尺(连后面空地)是张春金的妹妹以63万令吉买下,再花50多万令吉装修。

从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到今天屋子舒适可居,修屋14个月的惨痛经历,今天两人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有如一场巨大的梦魇。这场梦魇不只是因为自己对修老屋没有知识和经验,需要很多的学习,就连市政厅相关部门、消防局、博物院机构、建筑师、承包商,还有邻居等各方面,都各自为政兼意见和指示互相矛盾,他们夹在各部门之间团团转,苦不堪言。

这些惨痛经历几乎是所有“爱护古屋、愿意遵守条规"的屋主在修屋过程中的共同经验,马六甲荣登世遗之前是这样,荣登世遗一年之后,情况仍然是混乱的。

屋主与博物院机构都有共同的期望,州政府应该尽快成立一个“有专业、有效率、有权力"的“世遗委员会",专司管理世遗区内的各种事务,尤其是老屋修复的工程,不但应该受到有效监督,也应该为有心修复老屋的业主们提供应有的技术缓助和谘询,不必让业主花钱买气受,才是真正有效鼓励业主修复老屋的途径,而且以正确方法和原有材料修复。

经过这一切惨痛,张春金和颜安琪现在只想和其他后来的人,分享他们今天的心得,希望后来的人不要再像他们那样,花很多的冤枉钱,却仍然受到无尽的折磨。

指定使用漏水屋瓦

最使张春金和颜安琪感到气结的是,市政厅规定他们只能选用所指定两三种红色屋瓦。

我们本来想选用小片瓦的,但每方尺的铺瓦逾百片,每片价格超过1令吉,等于每方尺的铺瓦就要花费过百令吉,还不包括人工。一般地价才几十令吉每方尺。"

结果他们选用了较大片的红瓦,价格比小红瓦便宜。谁料到这些屋瓦根本是会漏水的,每当下雨,屋子就会漏水,雨水从屋顶漏到一楼再泻到楼下。这算什么屋瓦?屋瓦就是要挡雨的嘛。

生产瓦的工厂经理来看时说,这些瓦是不保证不漏水的,它只适合用在户外的地方。而且,他还说,同样的问题不只出现在我的屋子,也出现槟城、新加坡的老屋。

经过春金向市政厅投诉,及与厂商等各方面一番商讨之后,达致新的解决方案:

生产商目前正派人在屋瓦上面再铺一层新的屋瓦!


报道/摄影:赖碧清


厂家为补救漏水的瓦,正在新瓦上再多铺一层新瓦,并以涂料密封。


荷兰街140号在2年前的破旧情形。


整修后的荷兰街140号,外表整齐乾净,而且恢复更加原貌的情形。

腰簷恢復紅瓦、鐵柵門被拿掉……。


老屋其中一个天井破旧的情形。


老屋另一个天井在整修与设计后的新貌。




世遗老街区,越来越热闹

在漂亮的老建筑衬托下,鸡场街的夜市场份外吸引人。






如果不是世界文化遗产效应,今天的马六甲经济必然大不相同。

去年底全球面对经济冲击时,马六甲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久。世遗效应迅速发酵,带来大量人潮车潮,把老街区,尤其是鸡场街挤得水泄不通。

除了鸡场街之外,周围的老街区都被带动得一片欣欣向荣,更多的新店如雨后春笋,纷纷在老街区各个角落出现,以迎接越来越多的游客,使原本逐渐冷清的老街区越来越热闹。

每逢周五至周日的鸡场街封街夜市小贩活动,更是游客一来再来、吃喝玩乐的一条街。没有夜游鸡场街,就像没有吃过鸡饭团,不算来过马六甲。

经过商家的努力,老街区所售卖的纪念品和餐饮业都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精彩,不再像从前,游客只懂得吃鸡饭团和买古董。

除了越来越来的黄梨饼、娘惹糕等土产纪念品之外,各式可爱讨喜的衣服、饰物、包包,大量出现,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娘惹叻沙、葡萄牙烧鱼、健康素食、十三州咖啡等新式餐馆纷纷涌现,与传统美食的云吞面、咖哩饭、潮州粥、蚵仔面线等,一起接待一波接一波、一再回头的访客。

越来越精彩的老街区,不但游客爱逛,其实也是本地人的好去处。每当鸡场街有文化表演,本地人也会赶去捧场。

如果你还没有去过如此热闹、精彩的老街区,请不要告诉人家你是马六甲人。


正在打造中的啤酒一条街,海山街正从一条残旧的街蜕变成蝴蝶。


老外最爱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厚厚氛围中享受一杯别有风味的啤酒。


耶!这样的老古董去哪里找?


年轻人在老街排长龙,等吃着名的鸡饭团。


维护世遗,传承文化"是老街坊共同的使命。


多式样的纪念品,让游客满载而归。


世遺講座反應冷淡

谈文化遗产的讲座,只有很少人出席,是否说明马六甲人没有兴趣了解文化遗产?





(馬六甲22日訊)“世遺一周年”碰上“雞場街10周年”,雖然街里人潮滾滾,卻未讓有關文化遺產的講座帶來多些聽眾。日前于海南会馆举行的一场有关文化遗产"的讲座,反应却冷冷清清,连主办单位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和联办的海南会馆都没有代表出席,全场的出席者只有14人。

这场演讲是由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办,海南会馆和地理学家咖啡馆联办。主讲人是隆雪中华大会堂执行长陈亚才,讲题是“雪隆地区华人路名及事迹"。曾昭明代表地理学家出席及担任主持。

陈亚才指出,一条道路的名称,不只说明一条路和一个方向,也有历史的意义,也是官方肯定和纪念一些人对地方上的贡献。因此,当一条路名被取消时,常会引起社会的群起反对和愤怒。

尤其是华人路名,如果被取消,会令华社感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地位受到忽略和否定。"

陈亚才指出,回顾我国各大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华人流血流汗开埠的,例如马六甲、新山、槟城、吉隆坡、怡保、太平、甲板、布先、华都牙也、东马砂沙两州也是同样的情形。从这些城镇老区的街名可以看得出来。

以吉隆坡来看,它的开埠历史跟华人与锡矿业紧密相连,曾经有过5位甲必丹,其中以叶亚来为最早的代表性人物,其他人是叶致英、叶观盛等。

叶亚来作为历史公认的开埠功臣,今天却以只有40码的短短一条路来命名,比鸡场街还要短一半以上。"

陈亚才通过对雪隆地区华人路名,呈现相关人物的事迹,串联出社会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引用一些例子,说明路名及其争议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吉隆坡以华人命名的街道不少,比马六甲多很多。它们包括辛炳、陈占梅、朱嘉炳、陈秋杰、佑、陈秀连、敦李孝式、敦陈祯禄、张郁才、陈嘉庚、廖荣枝、朱晴溪等,约有3040人。最后一位被命名的人物是陈修信,之后就没有再像之前以对社会有贡献的华人命名。

从叶亚来开始至今百多年来,只有这些华人街名,平均1年没有一条华人路名。而且自陈修信来的数十年间,都是空白的。"

他认为,今年初过世的沈慕羽能够有机会在马六甲“上街",实在是“机缘巧合",因为它配合到308之后的政治气候,否则恐怕也难有机会。

街道的命名文化本来就带有高度的政治性,会随着政治而改变。华人喜欢用人物命名,它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

在马六甲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街名,也反映了一个地方曾经有过的历史,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份。


陈亚才:当年能够在河的对面拥有产业的都是大富豪。


自創松脆口感油条


油炸鬼的皮够松酥、
左边的扭麻花够香脆,
后面的咸煎饼内有饱满的豆沙馅。



油条,俗称油炸鬼,虽然是民间很普遍的小食,但要吃到真正令你感觉无可取代的油条却不容易,而且每个人自认“最好吃"的那一档,通常都不能说服另一个人。可说各“鬼"入各口,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今天要介绍的一家油条(本地人惯称油炸鬼),如果不是熟客,外人实在不容易找到,可能路过又错过。这间店小小旧旧,毫不起眼,位于东圭纳一间大家 店的旁边。

做油炸鬼的黄姓老板娘说:“请不要访问,不要介绍,我怕做来不及给顾客,给顾客等我很有压力,太辛苦我怕做不来。"

所以,下次请你耐心的等一下。

老板娘说,该店原来是一间小杂货店,后来才转成卖油炸鬼的,如今卖油炸鬼也卖了将近10年,但知道这间店的外人并不多。

“原本租给人做,我帮忙他做。后来他不做了,我才自己学着做。没有拜过师,是自己看书边试边做的。"

可能正因为没有拜师的传统,所以她的油炸鬼有点自创的口感,一口咬下去不会太空洞,满口松软之中带着香酥爽脆,口味带一点咸一点甜。比起市场上日益缩水的油炸鬼,她的油炸鬼比一般的更长更大许多,每条油炸鬼售价60仙。

除了油炸鬼,她也做带芝麻的扭麻花和有饱满豆沙馅的咸煎饼,还有糖水,顾客可以坐在店前的小桌上吃,大多数人打包回去吃。

该店的门上挂着的招牌是当初杂货店的“顺成",但其执照的注册名称是“油条赞",英文名称是“Zakuih Station",也是有趣。黄女士说,这是她做设计的女儿想出来的。她的女儿还帮她设计了一个独一无二、四四方方的白钢大油锅。

“我怕传统的大油锅会倒下来,我女儿设计的这个四方炉,个绝对不怕它会倒。"

营业时间:下午4时至10时
休息:星期二

报导/摄影:赖碧清

花生糖水配油条,点心绝配。

这间店旧旧矮矮小小,很不起很,但有很好吃的油炸鬼,不要看漏眼罗。

超大的四方油锅,一次过可以炸很多油条。

四四方方的白钢大油锅,绝对不会有倒翻锅的担忧。

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老街葡萄牙餐館

马六甲葡萄牙餐,走出葡村进驻老街

黑椒奶油蟹是十一哥自創的海鮮新鮮味,
以牛扒方式烹調,加上廚師最愛的大蔥,令人一試難忘。

一向来,如果我们想吃葡萄牙餐,就会想到去葡萄村才有得吃。

下次,如果你想吃葡萄牙餐,可以考虑去海山街吃,那里有个十一哥,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开了一间“十一哥葡萄牙餐馆",让你不用去葡萄牙村都可以吃到葡萄牙餐。

这位十一哥其实不是真的排行十一的哥仔,他只是喜欢十一这个号码,因为他发现他的生命过程的重要时该,常常出现十一这个密码,所以他认为十一是他的幸运号码。

“我在11月出世,我的外孙1月11日出世,我在海山街第一间店的门牌11号,我特地选在去年的11月11日开它隔壁的第二间店……。”

反正七/十一便利店做得很成功,現在也有不少商家喜歡用號碼作招牌,看來也是一種新潮流。

這位十一哥就是顏興強,外號四眼強。

他說,他在海山街開葡萄牙餐的概念,是讓葡萄牙餐走出葡萄牙村。

“葡萄牙村不容易去,有時遊客在這裡問我都不知道要怎樣指路給他去。其實,這里遊客很多,我可以讓遊客更方便的嚐到葡萄牙餐。”

老街區的娘惹餐越來越多,葡萄牙餐的確是絕無僅有。十一哥的想法比人先走一步。希望他走得快好世界。

“拿督顏天祿說要把海山街打造成啤酒一條街,我相信它的確有這樣的潛能,所以我2007在這裡開了一間啤酒屋,去年再在隔壁開這間葡萄牙餐館。”

馬六甲的葡萄牙餐特色是什么?顏興強認為,葡萄牙餐的特色是海邊+海鮮+辣味香料。

“馬六甲的葡萄牙餐有自己的特色,它跟葡萄牙的肯定不一樣,跟澳門的也不一樣。而且,既然是馬六甲葡萄牙餐就一定要開在馬六甲才有意義,開在其他地方就有不道地的脫離感。”

他認為,馬六甲葡萄牙餐之中,最具特色的是用錫紙包的燒魚。

“我們自創了一味‘海山燒魚’,在此特別推荐。”

桌上端出來馬來炒面、炒飯、峇拉占炒蕹菜、煎加祿蛋、參末蝦、青咖哩淡菜、海山燒魚、參末蟹、黑椒奶油蟹等等。

如果不知來頭,可能會以為這些不過是一般南洋帶辣味香料的食譜。

其實想回頭,馬六甲的葡萄牙後裔與當初500年前的葡萄牙祖先早已相距太遠,倒是南洋辣味從小餵養其后裔長大。500年前的葡萄牙原味自然早已日益湮沒於歲月的長河中。

报导/摄影:赖碧清

顏興強希望把馬六甲葡萄牙餐帶出葡萄牙村。

以十一哥為名的兩間店在遊客眾多的海山街佔一席位。

錫紙包的燒魚是馬六甲葡萄牙餐的最大特色餐點之一。
十一哥特別將這道葡式燒魚改名為“海山魚”,魚的選擇是他的重要秘訣。


馬六甲葡萄牙餐也少不了家常的炒飯,但它的炒飯配上海鮮,用蛋炒得“粒粒香”。

咖哩牛油的淡菜,甚有嚼勁。

一道人有我有的馬來炒面,十一哥如果炒出自己的獨特“鮮味”呢?
十一哥說,難以形容,試過便知。

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世遺一周年】4.

荷蘭街6號老屋再生,煥發新生命


入口門板上的木塑吉祥祝語“廣種福田千載發,萬年昌成創基業”
被原樣修復,成為小店給顧客入門時的驚喜。







馬六甲1年前榮登世界文化遺產之後,許多殘缺荒廢的屋子,更加像是在草芭荒林里發光的金子。老街區一帶的老屋變得更搶手,有人搶租,有人搶買。

老屋到手之後,可能是一間荒廢了很久的破屋,怎樣修復?政府的法令是什么?世界文化遺產之後,古蹟保護法令更加嚴格,修屋的人更加要小心。

許多人對古蹟保護法令沒有頭緒,商家租店大多也只求賺錢,一進到老屋,裝修是免不了的。但世遺核心區的老屋都是受到法令保護的。商家如何在保持老屋原貌的情況下進行再使用?這就很考商家的智慧,而這個智慧必然建立在他們對古屋的愛惜之心。

但多少商家懂得古屋的真正價值所在呢?一般人懂得的只是老屋的價錢吧了。

馬六甲榮登世遺一周年,讓我們看看世遺區內一些修復和重新使用的例子,使用的人在其中的歡欣,及因為喜愛而不嫌棄它因老舊而生的“老人病”。

■荷蘭街6

馬六甲榮登世界文化遺產之後,要在荷蘭街找屋子開店是更加難上加難。好不容易找到一間老屋,如何在不改變原貌的情況下善用它,對一些店家來說是一個考題。更可能的是一間已經很爛的屋子,如何修復它,更加考倒店家,因為店家不是古蹟修復專家。

黃錦周很幸運,找到荷蘭街6號。這間小小矮矮的荷蘭式老屋,讓他一見鍾情,一拿到鎖匙就跟帶他去看的人說:“鎖匙我不還你了。”

荷蘭街6號是青雲亭的產業,剛於去年初修好,就遇到黃錦周也要在荷蘭街一帶找小店。

“我進來一看,正是我想找的屋子:古老的荷蘭式屋子。屋子剛修好,一切都很完善、很漂亮。”

他和家人都很喜歡,他二話不說,立刻租下。

■申遺的示范工程

荷蘭街8號是馬六甲青雲亭和美國大使館及大馬古蹟協會共同完成的“古蹟修復示范工程”。完成8號之後,青雲亭自己動手完成隔壁的6號。

協助完成修復工程的蔡麗珠說,馬六甲申遺期間來自香港的考察專員來訪時,荷蘭街6號和8號都被市政廳列為民間的修復工程良好范例,把考察專員龍炳頤帶來參觀。

8號曾是估俚間,非常破爛。6號幾十年來都有人住,一直到2000年屋租統治法令完全廢除為止,住了3代人的租戶才搬出去。”

2007年修復時,因為已空置五六年,樓上樓板已經相當破爛,樓下的紅色地磚也需修補。

“修復費用大約5萬令吉。其實我們沒有做什么改動,所以費用不會太高。我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要做很多裝修。”

■世代相傳的輕塵

黃錦周幾乎不需要做什么,只是用很便宜的價錢找幾個老櫥櫃回來,把他自制的手工首飾擺進去,自然而然的自有一股無法取代別具一格的懷舊風情。

既是老屋,就像老人很難沒有老人病,所以舊屋也有舊屋的煩惱和問題,那就是會落粉、落塵、落水花。

石灰牆壁會落粉,屋頂紅瓦會落塵,瓦間的空縫會濺雨滴,水滴到哪里,就看當時吹什么風。

牆上的落粉是因為鹽潮從牆底上侵,一斑一斑的爆出粉白牆面。

黃錦周笑笑說:“老房子是這樣的,看起來也很有歲月的味道。我每一兩個月就用吸塵機來吸牆。”

蔡麗珠說,老房子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全世界都一樣。外國專家的研究發現,當鹽份完全透出粉牆被刮完之後,牆面剝落的問題過幾年就會消失。

屋頂紅瓦會有灰塵落下來,也是常見的問題。蔡麗珠建議在瓦下懸布,既可承接灰塵,也可以作為室內佈置。

屋頂舊瓦之間有空隙,下大雨時雨水會從隙縫中噴濺進屋。

“它不一定在哪一個地方漏下來,要看風吹向哪里。我們已經習慣,離開時會在電腦等受影響的地方蓋上防水布。”

■簡單原真的門面

黃錦周很珍惜這間小店擁有的傳統荷蘭店屋特色,那就是可以上下打開的大木窗。

有人說他的店面很“低調”,不明顯,沒有奪人耳目的設計,恐怕難吸引顧客。黃錦周說,老屋本身獨特的建築風格就是他的小店最好的設計。

“在外國,很多做手工藝品的小店都是這樣的,我們一樣會找到他們。我也不想新的店面設計破壞老屋的原貌,其實外國遊客一樣會自己找上門來,雖然來的客人不多,但他們進來之後通常都會買。我有一些新加坡常客不但自己喜歡來,還會帶更多朋友來。”

黃錦周把上下打開的大窗作成玻璃櫥窗,晚上燈光開亮,塞車的人龍自然會看見它,第二天就會回來找,看見他獨創品牌親手設計獨一無二的手工首飾,都會滿意而歸。

就這樣,不需要尋尋覓覓多費周章大動干戈的,一間原本沒有人看在眼里的殘舊小屋,現在重新煥發新的生命,與荷蘭街、與馬六甲世界文化遺產相輝映。


報道/攝影:賴碧清


蔡麗珠:老屋照原樣修回就很好,我也不明白為什么別人喜歡改屋子。


黃錦周與這間荷蘭老屋一見鍾情。

荷蘭老店屋上下打開的大窗是馬六甲老屋之中最讓人驚艷的特色。


老屋隨意隨興的氛圍,讓人的相處更加自在安祥。


只要擺幾個老櫥,小店的獨特感覺就出來了。


老屋粉牆上總會爆出一泡一泡的“粉斑”,是老屋使用者的小煩惱。


老屋的紅瓦常常會落塵,可考慮掛些布,既可承接落塵,也可作為裝飾。



天井處的紅色地磚,繼續保持一兩百年前的原樣。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世遺一周年】3.


懷念歷史的河


約百年前,從陳金聲橋上望馬六甲河口,

可以看到馬六甲河與馬六甲海峽和天在此交匯的獨特情景。

右邊的物物交換碼頭遺址目前正在興建五星級大酒店,左邊的稅關亭蓋了一個仿造城堡。







約而同的,兩位受訪者懷念馬六甲河口原貌的消逝。

海山街十一哥餐廳的顏興強說,他以前很喜歡站在陳金聲橋上望河口:那是天和馬六甲海峽與馬六甲河三方交接的匯點,全世界獨一無二。”

荷蘭街“Kim's Fine Art House”的張春金說,他懷念已經消失的物物交換碼頭:“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最原始、純樸、獨特的馬六甲特色。”

2人是在接受本報的【世遺一周年】訪問時,發出上述感嘆。他們都在世遺核心區開店做生意,旅遊業的人潮讓他們受惠。他們認為,馬六甲旅遊業最有價值的部份就是古蹟,成功入遺之後帶來人潮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也正好反映古蹟是馬六甲旅遊業會生旦的大鵝。

旅遊商業、傳統文化和古蹟可以並存,互相帶動和相輝映,是他們共同的認知。


本報給他們相同的3個問題如下:

1. 你認為馬六甲在入遺1年來,得到哪些好或不好的發展?

2. 你認為民間和政府在入遺1年來在醒覺教育、修復古蹟、阻遏破壞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3. 你認為甲州旅遊業有沒有善用世遺內涵?




■張春金(53歲,荷蘭街藝術家)

顏安琪(36歲,從事陶藝)


1. 我覺得這幾年來,世遺區涌進來的商業壓力太大,這一年來更加變得太擁擠,已經失去十多年前我搬來時的平靜樸實。我被馬六甲的平靜樸實所吸引,選擇它,搬來馬六甲住,想不到這么快就失去這些原有的面貌。這是馬六甲發展之中不好的一面

馬六甲入遺的好處,是可以有不一樣的聲音被帶進來,尤其是UNESCO的意見,對保護馬六甲古蹟很有用。

2. 馬六甲得到世遺的那一刻好像來得太突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在還沒搞清楚的時候,遊客已經涌進來,大家都搶著進來做生意,搞到物價屋價屋租都在飆升。我認為,不管是得到世遺的之前或之後,政府推廣世遺的普及教育與醒覺方面都做得很少,我們都是通過報章或民間辦的講座才明白什么是世界文化遺產。

3. 我認為馬六甲的旅遊業不但沒有善用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相反的,我認為政府在馬六甲河一帶推行的發展是不符合世遺的,使河的文化遺產原貌在這一年來不停的流失,那些大酒店一建起來,從前老河的面貌就完完全全被抹掉了。以前我常去河口海邊吹風,想像鄭和是從哪裡進來馬六甲……。現在,我在馬六甲找不到一個地方次風看夕陽。這些原本屬於公眾的景區,現在只屬於一些人的專利品。

商業和文化其實是可以混合及吸引人的。例如河口原有的物物交換碼頭,它是世界絕無僅有,非常原始純樸和獨特。它在幾年前被關掉了。它的遺址現在拿來蓋五星級酒店……。物物交換碼頭今天如果還存在,我相信會是很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資產。

其實,世界文化遺產就是原來存在的東西。很多時候,你什么都不要做,就夠了。何必急急忙忙不停的發展呢?




■顏興強(50多歲,海山街商家)


1. 我覺得這一年來,如果馬六甲不是剛好拿到世界文化遺產,帶來大量遊客把旅遊推向高潮,今天馬六甲的經濟情況可能會不一樣。有人潮才有錢潮,我們商家看到人潮就高興,我相信馬六甲人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都從中受惠。不好的是,大家都面對塞車之苦。

2. 我對世遺的認識都是靠報紙才知道的,我不知道政府做了什么,想不出來。我看到檳城的發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會引起責疑,我很擔心馬六甲也會出問題。馬六甲河一直在發展和改變,不再像它原來的樣子。馬六甲河一定要有爛泥,要有四腳蛇、才像真的河。假的就是假的,不會變真的。而文化遺產一定是真的古蹟。

我認為民間做得更多,商家進來世遺區修復老屋做生意,產業有價,這些老屋才不會慢慢倒掉。不過,我覺得世遺區的商業活動不是因為1年前的世遺帶來的,其實是雞場街努力10年累積的成績。

3. 我覺得政府在推廣世遺旅遊業方面做得很差,到今天1年了,連介紹馬六甲世界文化遺產的網站都沒有,只會吊布條。我認為網站很重要,通過網站可以有效的向全世界促銷馬六甲世遺。打鐵要趁熱,全世界有很多的世界文化遺產,不要等到人家忘記我們了才來做。

政府實在不懂得善用獨特文化遺產來促銷馬六甲。例如我在泰國、緬甸和寮國的金三角坐船時,他們會停在一個3河交匯的地方跟我們說,這是3個國家交界的點,全世界獨一無二。馬六甲也有這樣獨一無二的點,那就是馬六甲河口與馬六甲海峽交接的匯點,天、海和河在此交匯。以前我常常站在陳金聲橋上看這獨特的景色,也帶朋友去看。現在,這個特別的景象已經沒有了。非常遺憾。


箭頭指處是原來物物交換碼頭遺址正在興建中的五星級大酒店。圖左下是原來的河道,已經被填土截流,新的河流繞道出現在左上方。

馬六甲河與馬六甲海峽及藍天連接的地方,今天仍有不少旅遊巴士載遊客來此參觀這個獨特的歷史連接點。


馬六甲河口目前僅存的一點紅樹林、爛泥與木橋。爛泥里仍可見到比較小的彈塗魚和各種小小的螃蟹。四腳蛇就難得一見了。

許多只長著一邊大鉗的招潮蟹,在河口爛泥里橫行無忌。


報道/攝影:賴碧清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