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年, 从城市崛起看,最大转变是澳门由珠江口边上的地区性小城,一跃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性特色城市,对外风貌的大幅改变直接影响着本地居民、乃至年轻一代「看待 本土」的思维;在澳葡政府时期的澳门民众,中华传统文化仅是种「生活方式」,具殖民颜色的文化遗产是个安居空间,欠缺人和家园间链接与认同意识,然现已经 改变。 年轻学人为教育扎根 教育是建构年轻一代爱乡爱土与爱国情操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创建居民与居住小区认同意识的工具,八○年代中期从日本学成回澳门、并积极投入艺术推广的版画家王祯宝开玩笑地指出,「长期以来,澳门学校的美学教育,就是比『零』、再多一点点!」相较于王祯宝开端着手为儿童美学教育扎根,现还有一群年轻学人与教师,于2002年开端为澳门的「乡土教育」奔走。 做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期以来澳门当地并无所谓「本土」专业教材。由于澳葡政府对教育采放任管理方式,造就出澳门私校林立的教育体制特色,再加上仅四、五万的人口数,教科书市场规模太小让书商无利可图,导致澳门的历史课程教材,出现从台湾、香港或大陆引进的奇特现象。 无官方统一教材、私校各吹一把号,「澳门学生都上过历史课,对世界、中国、香港与台湾历史全都很熟悉,独独对自己所生所长的澳门不了解」,○二年开端投入「乡土教育」改革的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林发钦感慨地指出,「乡土教育就是要年轻一代,对本地产生归属感、有认同感,最重要的是教材要本地化!」 推动历史教材本地化 推动历史教材本地化背后,本地出身的林发钦有切身之慨。澳门的小城小调环境容易造成视野短浅,「澳门的小学就是在大厦里,好一点的中学有操场,也就是半 个篮球场大」,曾在澳门的中学任教过的林发钦笑着说:「有高中生到台湾的大学去参观,都已经走进校园了,还东张西望的问哪一栋楼是大学?」 林发钦与一群澳门年轻学人,于2002年开端推动历史课程本土化活动,○五年澳门成功申请联合国获取「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证,加上澳门经济复苏并成为全球知名城市,从城市定位角度看,历史本土化更显重要,「香港是一座文明城市,那澳门是什么?澳门应该是一座『文化城市』,而文化要先了解历史!」林钦发认真地说道。 培训骨 为搭配申遗成功后的爱乡气氛扩散效应,澳门的乡土教育历史教育学会开端从中小学先着手,40~50岁的历史教师因教育过程几乎是接受港台教材,所以成为第一批「教育改革」对象,教育学会开班重新培训这批骨干教师的澳门本土历史与地理等知识,「澳门小,历 对澳门乡土教育的未来规划,林发钦将回归这年订为「理念推广期」,「未来年要付诸行动,我们希望创建统一的教学大纲、基本学力要求等,这有些制度还要跟台湾学习」,林发钦对改革具信心地指出,希望三到五年内,「澳门的历史课程都有乡土属性,中国史占50%、世界史30%、澳门历史20%!」 澳门发展文化教育 吸引海外学子 2005年起增设文化遗产管理的澳门旅游学院,如何培养出国际一流服务人才。从前学子赴临国求学,现在澳门要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把人才吸向澳门,优质人力谱出未来愿景,澳门的下一个年盛世令人期待。 |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乡土教育改革 澳门寻回本土历史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