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雷乃彬:世遺區發揚七星螳螂拳

雷乃彬:北派武術世遺區發揚‧七星螳螂拳以柔克剛

  • 雷乃彬每天平均演練螳螂拳20分鐘。(圖:星洲日報)o

  • 雷乃彬認為,每天演練招式至熟練如流水,便成自然反應。(圖:星洲日報)

  • 螳螂拳創始人王朗的第五傳弟子羅光玉,是精武門名師。(圖:星洲日報)


古城馬六甲再添一項古老當時興的流行活動:七星螳螂拳。

位於世遺老街雞場街的海南會館,青年團決定開辦這個傳統的武術班。教練是37歲的雷乃彬。

雷乃彬說,位於世遺核心區,最適宜發揚這類傳統文化活動。

“華人帶來了很多種武術,我們應該把這些傳統文化全部都保留下去,我們的文化才會不失豐富。”

本地多以南方武術為主

南洋華人移民以閩南為主,所以本地的武術以洪拳之類的南方武術為主。雷乃彬當年在馬六甲精武體育會所學的“七星螳螂拳”,則屬於北派武術。

創“七星螳螂拳”的祖師是王朗,出生於山東,為明末清初(公元1609年-1644年)反清复 明義士,因逃避清兵追捕,逃入嵩山少林寺避難,因而在寺內一段很長時間與寺僧人相處,日夕苦練拳械,在一日黃昏時候在寺內樹叢草地上看見一隻蟬被螳螂抓住 不能飛脫,王朗細察螳螂的一對前臂非常有力,使到被抓住的物件不易失脫!因而引發王朗的好奇,隨手拿起樹枝向螳螂挑撥。發覺螳螂動作強勁有力動作敏捷,王 朗每日捉螳螂觀察其反擊攻防動作,將其混入王朗曾經學習過十七家的拳法,創出螳螂拳法,後來更加入猿猴步,成為螳螂手,猿猴步。而每一動作勁力皆發自頭, 肩,肘,手,腰,膝,腳,七位一体連成一勢,形態如天上北斗七星,亦為螳螂拳的攻防樁手,剛柔並重,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快而不亂,虛實互用,長短兼施, 快打慢,招之即打,打之即招,不招即打,連消帶打,形隨意轉,快速敏捷,擊手必連及步,步到拳到,動作一气呵成,勇猛進取,因而稱為七星螳螂拳。

王朗的第五傳弟子羅光玉是精武門名師,他的弟子黃錦洪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從香港移民到檳城,在檳城開設“七星螳螂拳”武術館。黃錦洪的弟子楊文道於1960年代在馬六甲精武體育館教授“七星螳螂拳”,雷乃彬於1990年追隨黃錦洪,由大師兄陳書張傳授。

固定拳套招數八剛十二柔

螳螂拳讓人想起螳螂的兩支強勁鉗手。會不會每下都很大動作動很吃力?像揮舞兩支大鉗?

雷乃彬說,螳螂拳有固定的拳套和招數,勾、樓、采、挂、黏、沾、貼、靠、刁、進、、打十二字訣。

“螳螂拳的動作有大有小,招式不用死,8剛12柔,更多的是以柔克剛,佔60%。”

他說,傳統武術其實很養生,很多練武的人上了年紀還很身手靈活。

“在外國,很多四五十歲的人才開始學武術,一樣可以。”

雷乃彬示范演練,他說,招式可快可慢。只是螳螂拳招式有點複雜,初學者必須慢慢演練,熟悉了才打快。

武術是動態藝術

“我學武術是出於興趣。對我來說,武術其實是一種藝術。”

他解釋說,英文稱“武術”為“Martial Arts”。

“藝術有很多種,有靜態的有動態的。畫畫是一種安靜的藝術,武術是動的藝術的一種。”

學武20年,雷乃彬每日從不間斷的練習他的拳法,舉手抬足間招式隨心隨意而開閤轉動,即使是多年不練的太極拳,仍可應要求而耍練。

問他學武之人到底追求的是甚麼?會與人過招爭強爭勝嗎?至少也會期望自衛自保吧?

在一再追問之下,對“有沒有與人動過手”的問題,他說:“想都不要想。”

他說,練武可以健身,可以自衛,但他都從不去想望:“如果你每天把招式練到非常熟練到成為自然反應,到需要自衛時這些招式都會自然而生,根本不需要去想。”

學武可修煉人生態度

他認為,學武除了是一門藝術,其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的修練。

“最重要是保護你的心,一顆善心對你更重要。所以不要想打。”

每天練習招式時,精神集中,身體放鬆,身心自然得到健康。

伸展全身流汗減肥

雷乃彬說,他從小就是一個容易發胖的孩子。15歲時穿的褲子腰圍是32吋。

“我試過有一次過年一連吃2週之後,胖了5公斤,體重達70公斤。”

現在每天堅持練武,全身的伸展和流汗,讓他的體重維持在65公斤,腰圍29吋。

“練武是很好的減肥方法。”

他現在每天都有演練招式平均20分鐘,練完之後全身流汗疏暢,想肥都難。



螳螂拳創始人王朗的第五傳弟子羅光玉,是精武門名師。

“七星螳螂拳”武術班

地點:海南會館
開班:10月7日
上課:每逢週四晚上8時
學費:Rm22,報名費10令吉
指導:雷乃彬012-3597326/210
學生:公開給公眾,但不能少過10歲

雷乃彬認為,每天演練招式至熟練如流水,便成自然反應。
星洲日報/古城‧2010.09.27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15259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