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古蹟保留區的老屋煩惱(下篇)

從街頭買到的一張明信片可以看到,1890年的雞場街口建築物(右上),
與66號有非常類似的形式:低矮、小紅瓦、屋頂棟頭較大的圓形弧度、
樓上中間只有一個大窗口、樓上建築起在五腳基之後,
五腳基上有小紅瓦的腰簷……等等。


雞場街66號位於馬車街路口,屋後連接的是建於1748年的甘榜吉靈回教堂。
低矮的樓上中間一個大窗口,被許多人認為是馬六甲的荷蘭傳統建築特色。


雞場街66號,最早期屋子的原形



街角的屋子是一條街的門面,可以影響一條街的面貌,尤其對一條老街來說。

雞場街66號是街角的屋子。試想想,如果這間老屋被改成現代化的樣子,是否對這條老街的古老面貌起著很大的影響?

根據原屋主盧煥錦的說法,雞場街66號是否荷蘭時期的屋子,有待考證。儘管如此,如果說它是百年老屋,相信大家都願意接受。從街頭買到的一張明信片可以看到,1890年的雞場街口建築物,與66號有非常類似的形式:低矮、小紅瓦、屋頂棟頭圓形弧度較大、樓上中間只有一個大窗口、樓上建築起在五腳基之後,五腳基上有小紅瓦的腰簷……等等。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亞齊人每次攻打馬六甲,都會由今天荷蘭街的沿海一帶上岸,燒屋攻城。為了避免房屋的材料尤其是石頭成為亞齊人攻城的武器,荷蘭時期1686年以前的雞場街一帶的房子只允許以亞答和木建築房子,不允許用石頭。

■1686年實行城市規划法令

直到1686年,荷蘭殖民政府頒布城市規划法令,所有建屋必須按照規定的呎吋興建,包括門窗和屋頂的大小與用材,還有排水溝和地下陰溝都有指定的建造方法,而且必須用石頭建造。

為了避免經常發生火災,法令也規定房屋必須使用磚塊建牆,用小紅瓦蓋屋頂。磚塊和紅瓦都有指定的呎吋,必須由政府指定和有壟斷權的制造商所供應。屋主必須付費請政府指定的測量師和建築師來畫圖和檢驗。

如果你沒有錢來建造符合上述規定的屋子,請你去別的地方建屋子。

雞場街66號是否那個時候留下來的屋子?或對那時候的城市規划法令有多少參考價值?前屋主盧煥錦說,他找到的最早期地契是1830年,他相信66號應該是在1830年之後興建的。

無論如何,雞場街66號擁有獨特的老建築特色,是顯然易見的。它的存在,繼續作為老街區建築特色的一頁,自有它非常重要的價值。

■陳彥妮:古蹟法令受害者?

TV2“前線視窗的”採訪員陳彥妮不久前採訪了盧煥錦和雞場街66號,她感受到盧煥錦有強烈的“古蹟保護法令下的受害者”的憤怒。

“他說,如果屋子不能滿足他生活的需求,他情願讓屋子爛掉,也不會再花錢去做什么。他非常堅決,因為他在反抗他認為對他不合理的法令。”

陳彥妮認為,馬六甲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各方面都有責任協助盧煥錦,包括給他獎勵,鼓勵他保護古屋,讓他了解66號的歷史和珍貴價值。

“他一直否認這間屋子是荷蘭屋,可能大家需要告訴他到底怎樣辨認,及它的價值在哪裡。可能在荷蘭也找不到這樣的老屋子了,荷蘭人可以來進行研究,並頒獎給他感謝他保留了這棟房子。非政府組織可以來辦活動,像檳城古蹟學會有一個‘城市小孩’的活動,帶小孩子去老街區玩樂,給老街古屋帶來新的活力和人氣。”

陳彥妮透露,她這次的採訪在檳城與馬六甲進行,主題是“古蹟活化”,播出時間是星期一至五中午12時20分至30分。但此系列的播出日期尚未決定。

從多次來馬六甲的採訪中,她發現馬六甲的發展方式非常激進,相比之下,檳城簡直像在睡覺。

“馬六甲的變化太厲害了,那么多強烈的顏色,那么多現代化的發展,可能一覺醒來,又看見新的東西出現在眼前。太嚇人了。”

她認為馬六甲既然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國民,就應該以此為榮,好好珍惜。

“不要老是去模仿別人,做得再像也是假的。馬六甲不要變成迪斯尼樂園。”

文字/攝影:賴碧清

屋頂棟頭的圓形孤度較大,中間是固定屋樑的鐵件,都是馬六甲的荷蘭傳統建築的特色。

這是在博物館展出的一張攝影照片,背景正是雞場街66號的邊牆與獨具特色的大窗口。

現實中的雞場街66號的邊牆,除了攝影師,一般人都容易忽視它的美麗與獨特。

老牆配塗鴉,看來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陳彥妮(右)正在訪問盧煥錦關於雞場街66號所面對的問題。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