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原樣修復,成為小店給顧客入門時的驚喜。
馬六甲1年前榮登世界文化遺產之後,許多殘缺荒廢的屋子,更加像是在草芭荒林里發光的金子。老街區一帶的老屋變得更搶手,有人搶租,有人搶買。
老屋到手之後,可能是一間荒廢了很久的破屋,怎樣修復?政府的法令是什么?世界文化遺產之後,古蹟保護法令更加嚴格,修屋的人更加要小心。
許多人對古蹟保護法令沒有頭緒,商家租店大多也只求賺錢,一進到老屋,裝修是免不了的。但世遺核心區的老屋都是受到法令保護的。商家如何在保持老屋原貌的情況下進行再使用?這就很考商家的智慧,而這個智慧必然建立在他們對古屋的愛惜之心。
但多少商家懂得古屋的真正價值所在呢?一般人懂得的只是老屋的價錢吧了。
馬六甲榮登世遺一周年,讓我們看看世遺區內一些修復和重新使用的例子,使用的人在其中的歡欣,及因為喜愛而不嫌棄它因老舊而生的“老人病”。
■荷蘭街6號
馬六甲榮登世界文化遺產之後,要在荷蘭街找屋子開店是更加難上加難。好不容易找到一間老屋,如何在不改變原貌的情況下善用它,對一些店家來說是一個考題。更可能的是一間已經很爛的屋子,如何修復它,更加考倒店家,因為店家不是古蹟修復專家。
黃錦周很幸運,找到荷蘭街6號。這間小小矮矮的荷蘭式老屋,讓他一見鍾情,一拿到鎖匙就跟帶他去看的人說:“鎖匙我不還你了。”
荷蘭街6號是青雲亭的產業,剛於去年初修好,就遇到黃錦周也要在荷蘭街一帶找小店。
“我進來一看,正是我想找的屋子:古老的荷蘭式屋子。屋子剛修好,一切都很完善、很漂亮。”
他和家人都很喜歡,他二話不說,立刻租下。
■申遺的示范工程
荷蘭街8號是馬六甲青雲亭和美國大使館及大馬古蹟協會共同完成的“古蹟修復示范工程”。完成8號之後,青雲亭自己動手完成隔壁的6號。
協助完成修復工程的蔡麗珠說,馬六甲申遺期間來自香港的考察專員來訪時,荷蘭街6號和8號都被市政廳列為民間的修復工程良好范例,把考察專員龍炳頤帶來參觀。
“8號曾是估俚間,非常破爛。6號幾十年來都有人住,一直到2000年屋租統治法令完全廢除為止,住了3代人的租戶才搬出去。”
2007年修復時,因為已空置五六年,樓上樓板已經相當破爛,樓下的紅色地磚也需修補。
“修復費用大約5萬令吉。其實我們沒有做什么改動,所以費用不會太高。我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要做很多裝修。”
■世代相傳的輕塵
黃錦周幾乎不需要做什么,只是用很便宜的價錢找幾個老櫥櫃回來,把他自制的手工首飾擺進去,自然而然的自有一股無法取代別具一格的懷舊風情。
既是老屋,就像老人很難沒有老人病,所以舊屋也有舊屋的煩惱和問題,那就是會落粉、落塵、落水花。
石灰牆壁會落粉,屋頂紅瓦會落塵,瓦間的空縫會濺雨滴,水滴到哪里,就看當時吹什么風。
牆上的落粉是因為鹽潮從牆底上侵,一斑一斑的爆出粉白牆面。
黃錦周笑笑說:“老房子是這樣的,看起來也很有歲月的味道。我每一兩個月就用吸塵機來吸牆。”
蔡麗珠說,老房子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全世界都一樣。外國專家的研究發現,當鹽份完全透出粉牆被刮完之後,牆面剝落的問題過幾年就會消失。
屋頂紅瓦會有灰塵落下來,也是常見的問題。蔡麗珠建議在瓦下懸布,既可承接灰塵,也可以作為室內佈置。
屋頂舊瓦之間有空隙,下大雨時雨水會從隙縫中噴濺進屋。
“它不一定在哪一個地方漏下來,要看風吹向哪里。我們已經習慣,離開時會在電腦等受影響的地方蓋上防水布。”
■簡單原真的門面
黃錦周很珍惜這間小店擁有的傳統荷蘭店屋特色,那就是可以上下打開的大木窗。
有人說他的店面很“低調”,不明顯,沒有奪人耳目的設計,恐怕難吸引顧客。黃錦周說,老屋本身獨特的建築風格就是他的小店最好的設計。
“在外國,很多做手工藝品的小店都是這樣的,我們一樣會找到他們。我也不想新的店面設計破壞老屋的原貌,其實外國遊客一樣會自己找上門來,雖然來的客人不多,但他們進來之後通常都會買。我有一些新加坡常客不但自己喜歡來,還會帶更多朋友來。”
黃錦周把上下打開的大窗作成玻璃櫥窗,晚上燈光開亮,塞車的人龍自然會看見它,第二天就會回來找,看見他獨創品牌親手設計獨一無二的手工首飾,都會滿意而歸。
就這樣,不需要尋尋覓覓多費周章大動干戈的,一間原本沒有人看在眼里的殘舊小屋,現在重新煥發新的生命,與荷蘭街、與馬六甲世界文化遺產相輝映。
老屋隨意隨興的氛圍,讓人的相處更加自在安祥。
只要擺幾個老櫥,小店的獨特感覺就出來了。
老屋粉牆上總會爆出一泡一泡的“粉斑”,是老屋使用者的小煩惱。
老屋的紅瓦常常會落塵,可考慮掛些布,既可承接落塵,也可作為裝飾。
天井處的紅色地磚,繼續保持一兩百年前的原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