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2日訊)“世遺一周年”碰上“雞場街10周年”,雖然街里人潮滾滾,卻未讓有關文化遺產的講座帶來多些聽眾。日前于海南会馆举行的一场有关“文化遗产"的讲座,反应却冷冷清清,连主办单位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和联办的海南会馆都没有代表出席,全场的出席者只有14人。
这场演讲是由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办,海南会馆和地理学家咖啡馆联办。主讲人是隆雪中华大会堂执行长陈亚才,讲题是“雪隆地区华人路名及事迹"。曾昭明代表地理学家出席及担任主持。
陈亚才指出,一条道路的名称,不只说明一条路和一个方向,也有历史的意义,也是官方肯定和纪念一些人对地方上的贡献。因此,当一条路名被取消时,常会引起社会的群起反对和愤怒。
“尤其是华人路名,如果被取消,会令华社感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地位受到忽略和否定。"
陈亚才指出,回顾我国各大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华人流血流汗开埠的,例如马六甲、新山、槟城、吉隆坡、怡保、太平、甲板、布先、华都牙也、东马砂沙两州也是同样的情形。从这些城镇老区的街名可以看得出来。
以吉隆坡来看,它的开埠历史跟华人与锡矿业紧密相连,曾经有过5位甲必丹,其中以叶亚来为最早的代表性人物,其他人是叶致英、叶观盛等。
“叶亚来作为历史公认的开埠功臣,今天却以只有40码的短短一条路来命名,比鸡场街还要短一半以上。"
陈亚才通过对雪隆地区华人路名,呈现相关人物的事迹,串联出社会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引用一些例子,说明路名及其争议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吉隆坡以华人命名的街道不少,比马六甲多很多。它们包括辛炳、陈占梅、朱嘉炳、陈秋杰、佑、陈秀连、敦李孝式、敦陈祯禄、张郁才、陈嘉庚、廖荣枝、朱晴溪等,约有30多40人。最后一位被命名的人物是陈修信,之后就没有再像之前以对社会有贡献的华人命名。
“从叶亚来开始至今百多年来,只有这些华人街名,平均1年没有一条华人路名。而且自陈修信来的数十年间,都是空白的。"
他认为,今年初过世的沈慕羽能够有机会在马六甲“上街",实在是“机缘巧合",因为它配合到308之后的政治气候,否则恐怕也难有机会。
“街道的命名文化本来就带有高度的政治性,会随着政治而改变。华人喜欢用人物命名,它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
在马六甲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街名,也反映了一个地方曾经有过的历史,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份。
1 条评论:
I wish I know about this event.
Hopefully there will be another briefing / talk.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