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漢麗寶公主的故事



蘇丹滿速沙初見漢麗寶公主,驚為天人。


馬中建交30周年,不只炒起鄭和熱潮,也帶動漢麗寶公主熱。

13年前的漢麗寶公主歌舞劇,是由大馬華人文化協會主辦,13年後的
漢麗寶公主歌舞劇,是大馬國家劇院傾全力制作的作品,而且帶到全國各地的官方劇院盛大演出。

由此可見,大馬“土產”的漢麗寶公主歌舞劇,終於從民間走入官門。

像鄭和一樣,漢麗寶公主也是“馬中友好”的代表性人物。漢麗寶公主這個人物的故事,只出現在《馬來紀年》這本書。《馬來紀年》是我國最早的馬來文學作品,它也是研究早期馬來王朝的重要資料來源。

《馬來紀年》其實是一本非常精彩有趣的書,內容極具戲劇性。其中
許多章節,有如我們熟知的金庸武俠小說一樣,被廣為傳誦,而且經
常被編成電影劇本。例如馬來英雄漢都亞的故事、漢卡斯杜里斗漢都
亞的故事等,但最為本地華人熟悉的,首推漢麗寶公主的情節了。

國家劇院的漢麗寶公主歌舞劇,正是根據《馬來紀年》來編寫。

漢麗寶公主的故事出現在《馬來紀年》“中國與滿剌加的親善邦交”
篇。這篇文章很長,提到漢麗寶公主的只是中間四段。文章說,中國
皇帝聽說馬六甲王的偉大,而且兩王都系出同宗,傳自亞歷山大王的
後裔,所以要和馬六甲王結交。中國皇帝也希望馬六甲王去探訪他,因為他想把女兒漢麗寶嫁給馬六甲王。但馬六甲的使者表示馬六甲王不能隨便離開馬六甲,因為他們的四周都是仇敵,並請中國皇帝准他把公主護送到馬六甲去。于是中國皇帝便吩咐宰相李寶準備100艘船的隊船,由一位高級官員第保統領護送大隊,並挑選500名極美麗的官家小姐為公主的侍女。

馬六甲蘇丹滿速沙用了一千樣儀仗來尊種公主漢麗寶,護送她到王宮。蘇丹見到漢麗寶,驚為天人。隨即令公主和侍女們皈依回教,並指定一座沒有城堡的山給她們居住,因此那山被命名為定支那(Den China),意思是中國區。中國人就在那中國山下造了一口井。這些人的子孫,就叫做Benduanda China,即中國隨員的意思。

國家劇院推出的漢麗寶公主歌舞劇的結束編排,有人覺得很突然。正當大家開始歡樂歌舞時,蘇丹與公主牽手走入後台,然後公主被人用轎抬著,在台前熱鬧歡騰的歌舞之中,她一個人,靜靜的,被人抬走了。

為何孤單單的被送走?就這樣被送去中國山嗎?

在國家劇院推出的漢麗寶公主歌舞劇中,則相當完整的演繹了該篇的
其他部份。例如一開始時,中國皇帝欲與偉大的馬六甲王結交時,命
人帶去一滿船的針、絹、金衣、織錦,及其他珍奇物品。中國皇帝
以滿船的針來顯示中國人數之多,每一針取自一家。

馬六甲王也回以一船的沙谷米,同樣是每戶一粒以作為顯示馬六甲人
數的無可計數。(沙谷Sagu是一種樹,取此物之皮搗浸濾其粉,可
作丸如綠豆,曬干而賣,便是沙谷米,也可作飯吃。)同時,中國皇
帝被告知,這是剝殼的米,特別軟滑。文中說,中國皇帝要向馬六甲
看齊,從此便不吃椿的米,而天天吃由人剝皮的米了。

另一段在歌舞劇中被演繹的,是吃蕹菜的有趣情節。馬六甲使者為了能夠抬頭細看中國皇帝的臉,便要求吃蕹菜,而且是沒有被切成一段一段的蕹菜。當大家抬頭吃長長的蕹菜時,便可以慢慢細看高台上的皇帝面容了。文章說,中國人從此開始吃蕹菜至今。

舞劇沒有演繹文章的後面一部份。送嫁的中國官員回到中國,並帶回
馬六甲王的一封信。該信寫著“僕,馬六甲王,拜上吾父中國之王”。

中國皇帝接信後兩天,忽然患上全身發癢的怪病,一名老醫師指此病是神所降,必須喝馬六甲王洗臉洗腳的水才會好。果然喝了就好了。從此兩王和他們的後裔都以平等身份維持關係……

無論如何,“平等與和平”是古今人類文明所共同追求的。

報導/攝影:賴碧清(寫于2003年11月馬中建交30周年)


中國公主漢麗寶遠嫁馬六的馬中聯姻,掀開華巫一家親的歷史新頁。

馬六甲王朝使者帶來的西米,是要向中國皇帝反映馬六甲人口之多,
與中國皇帝以滿船的針來反映中國人口之多,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
中國皇帝自此要吃剝殼的米而不吃椿米。

為了一窺中國皇帝的龍顏,馬六甲使者想出了吃蕹菜的妙法。

隨漢麗寶公主同來馬六甲的保母與宮女們,學習如何穿沙龍。

蘇丹滿速沙與漢麗寶公主在歡樂的歌舞中結婚了。黃色是馬六甲王室的顏色。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