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從板底街到四排坡的鐵橋



呂秀鸞(左)與妹妹秀燕(前蹲者)及王秀花,呂秀鸞在板底橋下留下18歲的倩影。

事隔57年,呂秀鸞(左)和妹妹秀燕再次回到同樣地點,在板底橋下留影。
添加图片

三寶井社區的老居民提起過去的生活,時常會提起板底街。可能是父母輩曾經在板底街工作,或在板底街居住,後來才搬到三寶井社區。在提到平日逛街購物的地點時,四排坡是最常被提及的,然後板底街武雅拉也和新路等。而圖中這座跨過馬六甲河,鐵制的板底橋,正是連接三寶井與板底街、四排坡、武雅拉也和新路的重要通道。

呂秀鸞和妹妹呂秀燕小時候都住在三寶山下的甘榜武吉支那,在板底橋邊第一間的“陳順興”工作了8年,專搓繩子,還有其他工人做刷子、雞毛掃和掃把等等。

“有一天,老板陳延榜(當年二十多歲)買了一個相機要試拍,就叫我們3個在店後橋下給他拍照。”

那是1954年,呂秀鸞18歲。圖中3人,站者左為呂秀鸞,右為王秀花,前面蹲下的是呂秀燕。橋後可見到武雅拉也路口的三層樓建築,牆上寫著“永盛檔”。

呂秀鸞說,當初板底橋是鐵橋,日本南侵時英軍並未炸毀此。此橋是在獨立之後才重建為洋灰橋的。

“橋上舖柏油,可以走汽車的。”

雖然建橋者是曾昆清,橋頭也有石碑說明橋叫曾昆清橋,但人們由始至今都習慣稱它為“板底橋”,因為它與當時最熱鬧的板底街相連。

呂秀鸞說,當年與她兩姐妹一起拍照的王秀花如今住在烏絨巴西,幫她們拍照的老板陳延榜也還健在。只不過,經過逾半個世紀時光,大家都七八十歲了。

報道/攝影:賴碧清
舊照與資料提供/三寶井歷史茶室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58821

没有评论: